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澜”AI绘画: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澜”AI绘画: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

引用
CSDN
10
来源
1.
https://blog.csdn.net/AITIME_HY/article/details/144997535
2.
https://m.sohu.com/a/799179423_121810090/?pvid=000115_3w_a
3.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11/doc-incyzqpz4365835.shtml
4.
https://m.163.com/dy/article/JD5QOD4C0514A3B5.html?spss=dy_author
5.
https://www.aliyun.com/sswb/903360.html
6.
https://zx.httpcn.com/info/html/2012215/CQTBTBMETB.shtml
7.
https://www.jazzyear.com/article_info.html?id=1262
8.
https://ccf.org.cn/cncc2024/news_d_4320
9.
https://www.biry.net/2024/04/05/ai%E5%A6%82%E4%BD%95%E5%BD%B1%E5%93%8D%E4%BA%86%E7%BE%8E%E6%9C%AF%E4%BD%9C%E5%93%81%E7%9A%84%E6%96%87%E5%8C%96%E4%BC%A0%E6%89%BF%E5%92%8C%E5%88%9B%E6%96%B0%E5%8F%91%E5%B1%95%EF%BC%9F/
10.
https://www.jsthinktank.com/xhrbzkzk/202412/t20241211_8435934.shtml

在中国人民大学卢志武教授团队的努力下,一款名为“文澜”的AI绘画模型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这款由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研发的模型,不仅能够根据古诗词生成对应风格的图片,更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01

“文澜”:AI绘画的中国风范

“文澜”AI绘画模型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AI艺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模型由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赵鑫教授和文继荣教授领衔研发,其核心技术在于多模态预训练模型与图像生成技术的结合。这种技术融合使得“文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从而在AI绘画领域独树一帜。

02

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新生

“文澜”AI绘画模型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例如,浙江大学利用AIGC技术对清代画家董邦达的《西湖十景图卷》进行了再创作,通过AI技术的加持,不仅还原了原作的神韵,更赋予了这幅传统山水画新的生命力。这种创新尝试不仅丰富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使得经典作品有了新的意境和传播方式。

03

AI绘画与传统艺术的差异

尽管AI绘画在技术层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传统绘画相比,两者之间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传统绘画强调艺术家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技巧,作品背后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经历和观点。而AI绘画则更注重在大数据和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虽然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实现个性化艺术创作,但其生成的作品可能缺乏人类艺术家所特有的情感表达和独特个性。

04

未来展望:科技与文化的双向互动

AI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AI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为A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卢志武教授所说:“AI技术的发展需要汲取各种智慧的源泉。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而且在创新中能够为人工智能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05

结语

“文澜”AI绘画模型的出现,为我们展示了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美好前景。虽然AI绘画在情感表达和个性化方面仍无法完全替代人类艺术家,但其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AI艺术将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