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非遗茶艺的现代传承
恩施玉露:非遗茶艺的现代传承
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种茶叶以其独特的清香和鲜爽口感闻名于世,它就是恩施玉露。这种传统名茶始于唐代,发展于明代,成熟于清康熙年间,是中国传统蒸青绿茶的代表,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特的蒸青工艺
恩施玉露的制作工艺独特而精湛,采用从唐朝流传下来的蒸青工艺,完美保留了茶叶中的叶绿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使其独具“三绿一鲜”——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滋味鲜爽的优异品质。外形条索紧结挺直,色泽苍翠绿润,汤色嫩绿明亮,如玉似露,香气清高鲜爽,滋味鲜爽回甘。
新鲜的茶叶经过摊放、蒸青、扇干水汽、炒头毛火等9道工序,最终被搓成一根根纤细的“针”。这一环节极为考验制茶者的手上功夫。蒸青是起源于唐代并传承至今的古法,绿茶经过水蒸气的“洗礼”,会散发出恩施玉露独有的“海苔香”。然而,蒸青对制作火候、时长、手法的要求极高,每个步骤都需精准掌握,不能有半点差池。
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今年87岁的杨胜伟老人是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一谈起茶的历史、工艺和品质,便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为了守护这项非遗技艺,60多年来,他言传身教,带出了两万多名徒弟。
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近年来,恩施玉露在现代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的跨越,还建立了地方标准,推动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目前,恩施玉露产量达2830吨,产值18.9亿元,品牌价值约38亿元。
恩施州着力创建恩施玉露产业示范带,聚焦品种、品质、品牌,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恩施玉露频频亮相国内外各类交流活动,成为各族同胞文化自信的又一块坚强基石、情感交融的牢固纽带、对外交往的亮丽名片。
一杯茶,千年香,万里传。恩施玉露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在当地受到欢迎,在全国范围内也逐渐成为茶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了解和体验恩施玉露的制作过程,不仅可以品味到一杯好茶,更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