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千年文脉展新颜
曲阜:千年文脉展新颜
11月30日,一场以“儒风新韵”“礼乐山东”为主题的网络文化活动在山东曲阜盛大启幕。活动现场,不仅有专家学者分享儒学经典的当代价值,更有普通民众通过AI视频、戏剧表演等形式,生动展现儒家思想的时代新貌。这场名为“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的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是当代中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缩影。
曲阜,作为孔子的诞生地,不仅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润着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然而,走进今天的曲阜,我们看到的不仅有古老的孔庙、孔府,更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创新。
在曲阜尼山圣境,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视听盛宴正在上演。夜幕降临,数百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将《论语》书卷、孔子周游列国等经典图案映照在夜空,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这种创新性的文化表达方式,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更让传统文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文化传承,关键在人。曲阜市现有76万余件文物,以及24项国家级、省级非遗技艺。为解决非遗传承“有艺可传,无人可教”的困境,曲阜创新实施“文化+人才”战略,通过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团、在中小学校开设非遗特色课程等方式,累计培养300余名非遗传承人才。同时,作为工圣鲁班的诞生地,曲阜还建立了“圣城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文旅融合方面,曲阜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全国首个纪实情景行进式文化夜游项目——“久仰曲阜 夜游蓼河”以“千年礼乐·舟游东鲁”为主线,通过光影科技讲述圣城与圣人的故事。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不仅让游客获得更直观的文化感受,也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曲阜还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聘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机构的20位专家,为文旅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些举措使得曲阜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逐步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名市的转变。
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曲阜的实践证明,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让文化传承更具生命力。正如一位当地官员所说:“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曲阜正加速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名市转变,加强科学技术赋能,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持续释放优秀传统文化蓬勃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曲阜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这种创新性的文化传承方式,也为其他文化名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