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戈特曼: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约翰·戈特曼: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在当今社会,情商(EQ)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社交能力,还关系到未来的成功与幸福。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高情商,但如何培养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约翰·戈特曼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育儿方法。
“情绪管理训练”之父:约翰·戈特曼
约翰·戈特曼被誉为“婚姻教皇”和“情绪管理大师”,他在情绪研究领域有着超过30年的研究经验。他的研究结果多次被《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报道,其提出的“情绪管理训练”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戈特曼博士通过长达36年的研究,跟踪调查了3000个家庭,发现情绪管理训练不仅能提升孩子的情商,还能在多个领域带来显著效果。他的研究成果被收录在《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一书中,这本书在豆瓣上获得了8.0的高分,成为众多家长的育儿指南。
情绪管理训练:培养高情商孩子的五大步骤
戈特曼博士提出的情绪管理训练主要包括五个核心步骤:
觉察孩子的情绪: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观察和识别孩子的情绪变化。这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
把握机会:将孩子的情绪爆发视为教育的良机,而不是需要避免的尴尬时刻。通过这些机会,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情绪。
倾听与认可: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反馈。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理解和接纳的。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教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行为来宣泄。这有助于他们建立情绪词汇库,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划定界限解决问题:在接纳情绪的同时,也要设定清晰的界限。引导孩子在情绪稳定后,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情商育儿的实践误区
然而,在实际育儿过程中,很多父母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有的父母会因为自己童年的创伤经历,过度补偿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有的父母则可能因为过度保护,阻碍了孩子自我意志的发展。
一位名叫蕾女士的妈妈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她的女儿15岁,身高已经超过了她,但却表现得非常懒惰,经常赖床、看电视、玩iPad,从不主动做家务。经过深入交流,蕾女士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过度宠爱,其实是源于自己童年时的辛苦经历。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弥补自己内心的遗憾,却无意中剥夺了女儿成长的机会。
另一位晓晓女士则走了另一个极端。因为自己婚后因家务和育儿压力陷入困境,她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的女儿,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结果,女儿在青春期出现了严重的叛逆行为,母女关系一度恶化到无法共处一室。
实用建议:如何培养高情商孩子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些误区,真正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区分需求:明确区分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要,避免将自己的童年创伤投射到孩子身上。
适度放手: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比如,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感和独立性。
情绪共鸣:当孩子情绪波动时,先给予理解和共鸣,而不是立即纠正或批评。这有助于建立信任感。
设定界限:在接纳情绪的同时,也要设定清晰的行为界限。让孩子明白,情绪没有对错,但行为需要负责。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情绪。
游戏化学习: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情绪管理。比如,可以一起制作“情绪测量表”,或者玩“情绪纸牌”游戏。
高情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培养出既懂得管理情绪,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高情商孩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