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成春节礼物新宠!
非遗文创成春节礼物新宠!
2024年春节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创年货节"在抖音平台上线。各大博物馆、景区纷纷推出特色文创商品,将非遗与生肖蛇元素巧妙结合,为文创爱好者带来新春文化大餐。从"玉蛇"毛绒玩偶到"巳蛇祥瑞"流沙冰箱贴,这些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不仅美观实用,还传递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这场活动是2024年春节非遗文创产品热销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活动期间文创节庆类产品日均销售额环比增长435%,文创冰箱贴销售额更是同比增长586%。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故宫的雪飘雪冰箱贴等产品受到网友热捧,成为年轻人走亲访友的新宠。
非遗文创产品的走红并非偶然。它符合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发展的历史规律。这些项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存在状态与表现形式,其发展状况在根本上取决于当时的大众审美意识与社会市场环境。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进行文化产品的开发营销,非遗文创化工作本质上是在新时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此类具有市场依附性的非遗项目进行二次开发,使其在竞争中实现技艺精进与创新。
非遗文创化还有助于提升非遗项目的现实效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明确指出,某些形式的非遗可能产生的商业活动和与非遗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可提高人们对此类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其从业者带来收益。非遗文创产品进入市场后,最直观的表现是创造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的产生将明显提高传承人收入,改善传承人物质生活水平,从而改善技艺生存现状。
更重要的是,非遗文创化与时代发展相呼应。它不仅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要求和实践回应,也体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通过将非遗文化基础与符合时代精神内涵的现代文化相结合,非遗文创化工作为"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体到产品层面,非遗文创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实用性。比如,将传统盘扣工艺应用于文具设计,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满足了现代办公需求;金山农民画与现代插画相结合,创作出兼具传统与时尚的办公用品;皮影戏元素被巧妙融入书架设计,让传统文化以新颖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昆剧积木系列则将传统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几何化设计,使其更容易被现代年轻人接受。京剧趣味便签纸提取了京剧中髯口、水袖的造型特点,给现代办公环境增添了一抹轻松诙谐的氛围。南海藤编则通过创新设计,让这项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艺重新回归年轻人的生活。
非遗文创产品的热销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追求。它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更是一种文化消费。通过创新设计,非遗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以更亲民、更时尚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拉近了非遗与公众的距离,让传承千百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火起来"。
随着国潮风起、非遗焕新、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非遗文创产品正在成为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也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非遗文创产品有望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桥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