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科技企业创新:从政策支持到产业突破
荆门市科技企业创新:从政策支持到产业突破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为激发强劲发展动能接续奋斗。目前,荆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1.3%,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1.2%。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完成产值1392.96亿元,增长35%。
企业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
荆门市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它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
格林美、亿纬动力、亿纬创能三家企业入榜《2023年度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其中格林美位列第5位。掇刀区宏图、固润科技、玲珑轮胎、航特科技、金泉新材料、福耀玻璃等6家企业入榜《2023年度荆门市高新技术企业十强名单》。
亿纬锂能及其上下游企业在荆门高新区形成了“电池材料生产—电池电芯制造—废旧电池梯级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格林美、亿纬动力等企业入选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单,展现了荆门市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实力。
拓达科技、固润科技等企业在政府支持下实现快速发展。固润科技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光固化行业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印刷、涂料、电子等多个领域。拓达科技则在新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其研发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已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
政策支持:打造科技创新生态
荆门市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为科技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荆门市建设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目前入驻企业已达1127家,发布需求574项,对接成功案例125个。该平台通过“天网、地网、金网、政策网”四网协同,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资本等全方位支持。
荆门市实施市级“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围绕新材料、汽车轻量化、新能源废旧电池回收、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给予每个项目80万元支持。同时,荆门市还积极争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专项,获得项目资金600万元。
荆门市还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荆楚理工学院与荆门辰龙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共同体。华中农业大学荆门产业技术转化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技术转移荆门中心等4家市校合作平台落户荆楚科创城核心区,累计为企业开展需求对接、成果供给等活动500余次。
新兴领域:低空经济的创新探索
在新兴领域,荆门市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2024年,荆门市相继出台多项低空经济相关政策,致力于在“空域端”“产业端”和“应用端”三个方面同步推进,打造中部低空经济中心。荆门交旅鑫城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创新先锋,首批购置8架大疆无人机,在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率先启动“低空+城市治理”的试飞作业。该公司已构建起涵盖“低空+医疗”、“低空+城市治理”、“低空+农业植保”等多领域的综合应用场景运营能力。
荆门交旅鑫城科技有限公司计划与荆楚理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低空经济实验室,研发创新应用场景,特别是无人机前置探头的应用及开发,包括软件开发。未来,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布局,探索创建低空经济发展“荆门模式”,努力打造“1(集成管服系统)+1(1张网)+N(场景)”的低空经济综合集成试点框架体系。
研发投入: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荆门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撑。2023年度,荆门市研发投入填报数达33.18亿元。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入库178家,高新技术企业注册89家。
荆门市还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类科技项目,鼓励企业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目前,已征集入库36个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并组织5家企业申报省揭榜制项目,组织7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
荆门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万华禾香板业(荆门)有限责任公司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15个月,展现了政府与企业的高效合作。南洋荣升电动科技(湖北)有限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这些案例展示了荆门市科技公司在创新之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