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社区医院手术服务,疝气手术等可在“家门口”完成
上海推进社区医院手术服务,疝气手术等可在“家门口”完成
近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表示,上海将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适宜外科手术,如清创缝合、切开引流等小手术。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上海社区卫生服务能级的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为上海首家获得“社区医院”称号的医疗机构,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探索外科服务下沉。该中心不仅开设了疼痛专病、皮肤专病、骨质疏松、魏氏伤科等13个专病门诊,还建设了标准化门诊手术室,引入原二甲医院外科医生,开展包括疝气手术在内的多种门诊手术。
疝气手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是否安全可行?答案令人惊喜。以广西某医院为例,其胃肠外科团队为一位67岁、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成功实施了局麻下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局部麻醉风险小,不影响膀胱和胃肠功能,患者术后即可正常饮食和活动,恢复更快。
这种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不仅方便了居民就医,也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人次数达3885.1万人次,同比增加590万人次,增幅为17.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开展西医诊疗病种121种,较2023年同期增加13种。60%以上社区甚至能开展清创缝合术、烧伤冲洗清创术、浅表肿物切除术、脓肿切开引流术等门诊手术。
打浦桥社区医院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延长门诊时间、开设特色门诊、加强医联体建设等措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全有能力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种“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也提升了居民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未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级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将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这不仅是上海医疗卫生体系的一次重要升级,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