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天价成交,收藏技巧揭秘
南宋官窑天价成交,收藏技巧揭秘
2024年5月,佳士得拍卖行推出一系列南宋官窑瓷器精品,其中一件南宋龙泉青釉鬲式炉,估价高达600万至800万港元,引发藏界广泛关注。这一事件再次印证了南宋官窑瓷器在收藏市场上的天价地位。
南宋官窑瓷器之所以备受追捧,与其稀有性和独特工艺密不可分。南宋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浙江杭州凤凰山下和乌龟山,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其产品造型典雅,釉色温润如玉,开片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如何鉴定南宋官窑瓷器
南宋官窑瓷器的鉴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釉质特征
南宋官窑瓷器的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累叠密集。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为主。相比之下,后世仿品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透明光亮而欠润泽。
纹片特征
南宋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如同牛毛一般,因此有"牛毛纹"之称。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而仿品则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未见有牛毛纹者,纹痕颜色也比较单调。
胎色特征
南宋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而仿品的胎色为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
底足特征
南宋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而仿品的足根施以酱釉,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南宋官窑瓷器的收藏市场
南宋官窑瓷器的收藏门槛极高,堪称"99.99%的藏家玩不了"。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价格高昂,动辄千万甚至上亿港元;二是稀有性,南宋官窑瓷器历史上就已稀有,南宋时就不在市场流通,且传闻官窑造出后,略有瑕疵便会被摔碎,只有完美的那几个有机会入贡皇宫。
从历次拍卖记录来看,南宋官窑瓷器的价格持续走高。例如,2008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一件南宋官窑粉青釉纸槌瓶成交价达6077.475万元,2015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更是拍出1.388亿港元的天价。
收藏建议
对于有意收藏南宋官窑瓷器的藏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夯实专业知识:深入学习南宋官窑瓷器的历史背景、工艺特征和鉴定技巧,建议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
选择正规渠道:尽量通过大型拍卖行、知名古董商等正规渠道购买,避免在非专业市场盲目淘货。
量力而行:鉴于南宋官窑瓷器的价格高昂,建议根据自身经济实力理性投资,切勿盲目跟风。
注重传承:选择有明确传承记录的拍品,这类拍品往往经过多位藏家把关,可信度较高。
保持谨慎:在购买前,务必仔细观察器物的细节特征,必要时可请教专业鉴定人士,切勿轻易相信卖家的口头承诺。
南宋官窑瓷器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毋庸置疑。然而,其高昂的价格和极高的收藏门槛也意味着,只有真正有实力且有眼力的藏家才能驾驭这一收藏领域。对于普通藏家而言,不妨先从学习和欣赏入手,逐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待时机成熟再考虑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