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技术大学与中国电信联手打造超级安全网络
德国技术大学与中国电信联手打造超级安全网络
德国技术大学(DTU)的研究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QKD)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100公里距离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 QKD)。这一创纪录的成就不仅展示了量子加密技术在长距离传输中的可行性,更为全球范围内的量子安全通信网络建设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量子通信领域持续发力,近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负载均衡器”专利。该专利通过监测服务器集群中多个服务器的负载信息和配置信息,设定各个服务器的性能权重,实现动态负载均衡。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优化了计算效率,还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为量子通信网络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德国技术大学与中国电信在量子密钥分发领域的合作,将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双方的合作将推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在金融、电力、交通等关键行业的应用,为数据传输提供无条件的安全保障。例如,中国电信展示的量子密话定制终端,用户只需开通密信业务和更换量子SIM卡,即可使用原生拨号盘直接拨打量子加密电话,实现信息传输的安全防护。此外,量子安全云印章、量子安全组网方案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展示了量子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日益凸显。据统计,中国在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均处于全球领先,占比分别为54%和49%。中国电信已围绕量子安全组网打造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量子城域网、量子OTN、量子安全专线以及量子物联网等。其中,合肥量子城域网已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城市级量子安全网。
随着量子科技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布局量子通信网络。然而,中国早在2016年就发射了全球首个量子卫星“墨子号”,并成功构建了跨越4600公里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未来,由多纵多横的国家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各地城域网以及行业专网构成的大范围地面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将与量子通信卫星星座相互连接,形成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体系。这一系统将全面服务于政务、金融、电力、交通、医疗等行业和领域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应用安全需求,并逐步向个人信息安全市场延伸,为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