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养殖业:新技术助力农民增收
科技赋能养殖业:新技术助力农民增收
“以前养鹅全靠经验,现在有了科技小院,我们不仅能实时监测鹅的健康状况,还能通过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维持最佳养殖条件。”山东平原县天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武感慨道。这家拥有75000只鹅的养殖基地,通过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不仅将雏鹅成活率从78%提升至96%,还在2024年实现了1030万元的销售额,是两年前的三倍。
在湖南省衡阳县,一场“赶鸭子上架”的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当地企业方剑生态农业公司建起了6栋自动化笼养鸭舍,年养殖蛋鸭10万羽。在这里,全封闭鸭舍内采用“H”型笼养模式,光照、通风、温控、投料、拾蛋、清粪全程自动化,一个饲养员就能轻松管理1万羽蛋鸭。
“与传统水面散养相比,岸上笼养不仅提高了10%的产蛋率,还减少了水域污染,同时劳动力效率提升了三倍。”衡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品种创新方面,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研发新品种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培育的“Z型北京鸭”配套系,以及与内蒙古塞飞亚合作培育的“中畜草原白羽肉鸭”配套系,都已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
在设备创新方面,智能化设备正在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江苏瑞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蛋鸭笼养新模式,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环境监测和健康管理。在这里,蛋鸭住上了“公寓”,饲料投喂和鸡蛋收集都实现了自动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产品质量。
养殖工艺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发酵床+高网床”养殖模式,有效解决了粪污处理难题。这种模式使得舍内氨气浓度下降40%,养殖成活率提高约2%,上市鸭子的体重平均增加了50克。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解决了传统养殖的环保问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江苏省农科院畜牧所所长叶小梅表示。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还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的环保问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技术革新,更关系到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