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实现超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金融数据安全再升级
中国科大实现超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金融数据安全再升级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徐飞虎教授等科研人员在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发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他们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这一突破将成码率纪录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为未来量子通信的大规模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量子密钥分发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安全通信的技术。与传统加密方法不同,QKD的安全性基于物理定律而非数学难题。根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任何对量子态的测量都会改变其状态。因此,如果有人试图窃听量子通信,这种行为必然会被合法用户察觉,从而确保通信内容无法被非法截取或破译。
在金融行业中,数据安全至关重要。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在为金融机构提供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
提升通信安全性:QKD基于量子力学原理,任何窃听行为都会改变量子态并被合法用户察觉,从而确保通信内容无法被非法截取或破译。
抵御未来威胁:传统加密算法可能被量子计算机攻破,而QKD提供了一种抗量子攻击的安全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长期的数据保护能力。
增强身份验证机制:通过QKD生成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可实现高度安全的身份验证过程。这种机制有效防止了密码或证书被破解的风险,提升了交易流程的整体安全性。
构建量子安全网络:QKD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建立量子安全网络(QSN),通过端到端加密保护内部通信和敏感数据传输,降低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
远距离通信安全保障:QKD基于远程独立激光器的作用,可以隔绝监听手段,特别适合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需要安全传输敏感信息的场景。
提高通信效率与灵活性:借助“量子互联网”,QKD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高速、大容量的量子安全传输,满足金融机构对高效且安全的信息传递需求。
目前,QKD技术已经在多个金融机构得到实际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部署QKD系统用于支付报文加密,提高了数据中心间通信的安全性,并降低了业务系统的开发成本。
工商银行:利用QKD完成北京与上海分行间电子档案的安全传输,强化了数据保护措施。
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持续领跑。此次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不仅提高了量子密钥分发的密钥速率,更为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医疗数据共享和分布式存储加密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机会。这一突破将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向更广泛的商业化应用迈进,为构建更加安全的通信网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