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密》“解密”了搞传记片的陈思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密》“解密”了搞传记片的陈思诚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07041

国产电影好久没出现能讲完整故事的片子了,《解密》算一部。

乍一看,的确很难想到这部影片出自陈思诚之手。从融合悬疑和喜剧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到《误杀》《消失的她》再到《解密》,一提到陈思诚,便会把他与“高票房、高争议”“拿捏国产商业片的小聪明”“最会赚钱的导演”这些标签挂钩,观众对陈思诚的态度也是“虽看但骂”。

作为公认的商业片经理,陈思诚凭借“票房高就是电影好”这一简单粗暴的标准,交出了合格的答卷。但作为一个拥有“艺术梦”的导演,陈思诚却屡败屡战。本来好好地待在“东南亚悬疑犯罪片”的舒适区,他要突破,于是拍了儿童科幻片《外太空的莫扎特》,败北。

这一次他拍了人物传记片《解密》,结果又会如何呢?

目前该片上映两日,总票房已破1.5亿,预测内地最终票房逼近5亿,并不乐观。豆瓣口碑也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好评在于整部片子的剧情大体是流畅的,视效也是有点东西的;遗憾的是导演自我表达的灵气仍有欠缺。

于陈思诚来说,在证明自己有导演才华的路上,《解密》并不是完全有说服力的那一个;但于国产电影而言,《解密》作为吸纳商业片元素的传记片,的确是一个突破。

师生情多动人,爱情就有多尴尬

要说《解密》里的最大看点,便是希依斯与容金珍两个天才的巅峰对决和惺惺相惜。这是从始至终非常完整的一条线,整部影片便是在这一大前提下展开的。

一位是享誉世界的天才数学家,为国造密;一位是命运多舛的天才少年,为国解密。希伊斯能从容金珍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容金珍的天赋因希伊斯的挖掘更加耀眼。他们是彼此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且唯一的朋友,后来因为立场问题,又秘密地成为了一生的敌人。

这对仙品cp分道扬镳后虽然在各自的领域摸索前行,但后来一场场智慧的较量,犹如他们之间的隔空对话,处处都有着对方的影子,堪称“智慧星河的双子星”。

围绕“下棋、紫密、黑密”,这对师徒展开了三次重要的交手。第一次下棋,希伊斯通过偷棋子抓住了容金珍的弱点,拉开了两人未来一直对弈下去的序幕。第二次对决,希伊斯发明了紫密,三个转轮的机械密码组合大大超越了以往密码本的难度,却被容金珍成功破译。在这场交锋中,徒弟战胜了师傅,容金珍的名望也达到顶峰。第三次较量,希伊斯再一次利用容金珍的弱点,倒退回最简单的密码,使容金珍陷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困局。容金珍也因记录梦境灵感的笔记本被偷,险些从天才沦为疯子。

《解密》以两个天才之间的游戏博弈,指代破译密码的过程。片头希伊斯偷拿的棋子和片尾容金珍解梦丢失的本子形成了闭环。

不过,陈思诚对自己熟悉的领域还算游刃有余,一到自己本就不擅长的领域仍会暴露短板,甚至显得有些蹩脚。比如片中关于爱情线的部分,几乎全部崩塌。小梅和容金珍之间的爱情来得毫无征兆,甚至有些强硬。

或许陈思诚想通过感情线让天才有人情味,来降低观众观影的门槛,但只有篇幅足够长、逻辑足够合理的爱情线,才能让人物传记中的主人公更加饱满。这种“既要又要”的用力过猛未免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解密”小说改编的巧思

有一说一,这部电影的好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原著的精彩。麦家的同名小说底子非常好,这也是之前同样改编自其原著的《风声》《暗算》等影视作品成功的基础。《解密》更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内外市场销量排名极高的作品。陈思诚选择麦家的作品改成电影,不失为一种明智且稳妥的选择。

但从纯文学到电影需要跨过多道门槛,如何展现天才疯狂的精神世界,怎样中和商业片的快节奏和人物传记的枯燥,都是对当惯了产品经理的陈思诚的检验。这就不得不聊到影片中陈思诚对麦家小说绞尽脑汁的多种改编巧思。

“人物传记+历史”的配置就注定了这是一部更加文学、更加意象的电影。小说几乎用了一整个大篇章的内容来表述容金珍和新家庭的融入与磨合,而导演直接用全家陪他用碗喝茶这么一个小细节,就讲清了新家庭对他的接受和爱。

释梦的具体内容,其实小说也没有过多描写,但电影却通过与现实真假难辨的梦境,来表现容金珍挣扎纠结的内心世界。陈思诚给容金珍的十个梦境是唯美的,构图也是相当有诚意的。一望无际的麦田、环形的高塔楼梯、实景搭建的红色沙滩、好似密码盘的摩天轮等一重重的梦核感,看着都贵。

传记片能玩好商业套路吗?

以往陈思诚式的商业电影,类型化是地基,话题度用来“煽风点火”。《解密》显然也没逃出这个定律,既有谍战背景和爱国主旋律,又有刘昊然这样的年轻演员和吴彦祖、陈道明等老戏骨以及奥斯卡影帝约翰·库萨克的加持,还请了曹郁、魏明、黄峥这些听着都贵的大佬们把控摄影、美术、视效制作,片方还使出了“这是最不像陈思诚拍的一部电影”的自嘲式营销,这么多的噱头加在一起,总有一个能吸引人。

但电影里含量过高的艺术片成分,又让骨朵不得不透过这些所谓商业上的噱头,仔细去审视整个电影的文本。在惯用的商业套路外,陈思诚更注重刻画《解密》的艺术性,踏实塑造它的质感。这也是《解密》与他以往操控的那些商业片的不同之处。

无论是票房均过10亿的《误杀》和《误杀2》,还是去年暑期档的爆款《消失的她》,取得高票房的原因不仅在于主打悬疑和犯罪的标签,更重要的是拿捏观众的情绪和观影沉浸感。

客观来说,陈思诚很好地吸收了好莱坞电影展现的视觉奇观。再加上他敏锐的商人嗅觉,能分辨出哪些是观众想看的。无论是万米高的深渊、比楼还高的海象、塞尔达迷宫等大场面带来的视觉冲击,还是全程用IMAX摄像机拍摄出质感在线的画面,都是在用视觉上的爽感去冲淡人物传记的严肃。于是,《解密》这种极致又罕见的传记类型,看似束缚了导演的想象,实则是通过“玩命砸钱”的方式,企图让观众拜倒在重工感的大场面下。


但在国产院线片的领域里,《解密》毫无疑问是气质独特的,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融入这么多商业性看点,属实是传记片的一个突破。或许《解密》会因为观众对陈思诚的刻板印象而难逃一些严苛的审判,但不得不说,创意、格局、匠心还是能在这部影片里看到的东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