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艺术学院再登春晚舞台,科技舞出新高度!
新疆艺术学院再登春晚舞台,科技舞出新高度!
1月2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播出,新疆艺术学院师生与杭州宇树科技共同打造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惊艳亮相。这个将传统东北秧歌与现代机器人技术完美结合的节目,不仅展现了新疆艺术学院师生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
节目亮点:传统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秧BOT》由新疆艺术学院张鹏、李梦雨编创,16名学生与杭州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共同演出。节目中,宇树H1机器人身着花袄、手持花绢,与真人舞蹈演员一同上演“AI机器秧歌”。
机器人方阵在喜庆的秧歌调和锣鼓点中展开,动作整齐划一。依靠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等技术,宇树H1不仅能在舞台上实现精准定位,还能根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让舞蹈既稳又好看。
艺术创新:传统艺术的科技新生
这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体现了艺术创新的新方向。正如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乔治·勒格拉迪教授所说:“技术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方式,也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在《秧BOT》中,传统秧歌的韵味通过机器人得到了新的诠释。扭胯、挑帘、甩手等动作被机器人演绎得活灵活现,而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让这些动作更加流畅自然。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精髓,更赋予其现代科技的活力。
艺术教育:培养跨学科人才
新疆艺术学院作为中国西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一直致力于艺术教育的创新。学院不仅在传统艺术领域有着深厚积淀,更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艺术人才。
这种教育理念在《秧BOT》节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参与演出的学生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舞蹈功底,还要理解科技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展现出新时代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未来展望:艺术与科技的更多可能
《秧BOT》的成功演出,预示着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将带来更多创新。正如勒格拉迪教授在“PST艺术与科学碰撞”计划中所展示的那样,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不仅能创造出新的美学体验,还能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艺术创作将更加多元化。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不仅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还能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秧BOT》的成功演出,不仅是新疆艺术学院师生的荣耀,更是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典范。这种创新不仅展现了艺术的无限可能,也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