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梅州筑牢地质灾害防线
科技助力梅州筑牢地质灾害防线
2024年5月1日,广东梅州大埔县境内梅大高速发生一起严重的路面塌陷事故,塌陷面积达184.3平方米,造成48人死亡、30人受伤。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再次敲响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警钟。
梅州地处粤东山区,85%的面积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同时,梅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每年的强降雨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据统计,梅州地区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其中以滑坡和崩塌最为常见。
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形势,梅州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构建起一套立体化、智能化的监测预警体系。
卫星遥感监测: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重点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地表变化和潜在风险。2024年,梅州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基于卫星影像的快速分析预测系统,能够提前预警滑坡风险。
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针对高陡边坡等危险区域,采用无人机贴近摄影技术,获取高精度的三维模型,为灾害评估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实时视频网络监测:在重点区域布设视频监控网络,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为应急处置争取宝贵时间。
在工程防治方面,梅州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
工程加固技术:对易发生滑坡的区域,采用抗滑桩、锚索、格构梁等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同时,结合生态修复理念,推广植被护坡技术,既稳固边坡,又改善生态环境。
智能预警系统:整合各类监测数据,建立智能预警平台。该平台能够综合分析气象、地质、水文等多源数据,实现精准预警。
这些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梅大高速为例,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监测技术,对事故周边区域进行全方位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多个潜在风险点,有效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
2024年12月30日,梅州举行了一场大规模停电事件应急演练。演练模拟强降雨和山体滑坡引发的大面积停电,全面检验了电力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和社会民生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此次演练充分展示了梅州在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方面的最新成果。
尽管梅州在山体滑坡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地质灾害防治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梅州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