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杜牧与朱敦儒笔下的世态人情:从讽刺到超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杜牧与朱敦儒笔下的世态人情:从讽刺到超然

引用
搜狐
16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6350474_12112383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1A07O170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14A01LPU00
4.
https://hanyu.baidu.com/s?wd=%E7%8E%89%E6%A5%BC%E9%87%91%E9%98%99%E6%85%B5%E5%BD%92%E5%8E%BB%EF%BC%8C%E4%B8%94%E6%8F%92%E6%A2%85%E8%8A%B1%E9%86%89%E6%B4%9B%E9%98%B3%E3%80%82&shi.xkyn.com
5.
https://www.sohu.com/a/773591582_121124387
6.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13/doc-ineeuiim9949052.s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1/20/38518361_1140900489.shtml
8.
https://www.ruiwen.com/wenxue/shiju/500316.html
9.
http://www.yuequfang.com/poets/2923.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B%E4%BB%A3%E6%96%87%E5%AD%B8
11.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82160540768206909
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7/08/84383343_1125545995.shtml
1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30/07/37496222_1121855751.shtml
1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13/16/34985983_1113958717.shtml
15.
https://mm.edrawsoft.cn/template/1480800
1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B%E6%9C%9D%E6%96%87%E5%AD%B8

“世态人情”一词,最早出自元代关汉卿的《四块玉·闲适》,意指社会风尚与人际交往中的道理。在古代文学中,许多诗人词人都曾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世态人情,其中晚唐诗人杜牧和北宋词人朱敦儒堪称佼佼者。他们分别以犀利的讽刺和洒脱的感慨,展现了对世态人情的深刻理解。

01

杜牧:讽刺与批判中的世态人情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既有政治诗,也有咏史诗和写景抒情诗。他的古体诗多揭露时弊,近体诗则以七言绝句最为著名。

杜牧的代表作《过华清宫绝句》中,通过对华清宫的描写,揭示了唐朝统治者的奢靡生活与百姓疾苦的鲜明对比: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从南方运送荔枝到长安的荒唐行径。通过“一骑红尘”与“妃子笑”的对比,展现了权力与欲望如何扭曲人情,体现了杜牧对世态人情的深刻观察。

在《泊秦淮》中,杜牧则以更加沉痛的笔触,描绘了国破家亡之际的世态人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里,杜牧通过“商女”在国难当头之际仍在演唱亡国之音的场景,揭示了社会的麻木与冷漠。这种对世态人情的描写,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批判。

02

朱敦儒:洒脱与超然中的世态人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是北宋著名的词人,被誉为“词俊”,与“诗俊”陈与义、“文俊”富直柔等并称洛阳“八俊”。朱敦儒的词作以洒脱飘逸著称,对名利看得很淡,这与他的家世背景和个性有关。他的父亲是官宦出身,曾任谏官,朱敦儒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文采斐然。

在朱敦儒的词作中,世态人情往往与世事无常、人情淡薄联系在一起。他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中写道: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这里,朱敦儒以“春梦”和“秋云”为喻,形容世事的短暂和人情的淡薄。他主张不须过分计较,因为万事皆有定数。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朱敦儒对世态人情的独特理解。

在另一首《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中,朱敦儒则以更加洒脱的口吻,表达了对世态人情的看法: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朱敦儒没有陷入悲痛,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世事变迁。他将个人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展现了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

03

不同视角下的世态人情

杜牧和朱敦儒对世态人情的描绘,虽然都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但角度和方式却大不同。杜牧更多地关注社会不公和人情冷暖,通过讽刺和批判展现世态人情的复杂性。而朱敦儒则倾向于从个人角度出发,以超然的态度看待世事无常和人情淡薄,体现了对世态人情的另一种理解。

这种差异,与两位诗人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杜牧生活在晚唐,目睹了社会的腐败和民生的疾苦,因此他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朱敦儒生活在北宋,虽然经历了靖康之变,但他的家世背景和个性使他能够以更加超然的态度看待世态人情。

通过对比杜牧和朱敦儒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世态人情这一主题在古代文学中得到了多维度的展现。杜牧的讽刺与批判,朱敦儒的洒脱与超然,都为我们理解世态人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也体现了他们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