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漆树如何养育中华文明?
马未都说:漆树如何养育中华文明?
“漆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被誉为‘绿色黄金’。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现代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化学者马未都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将漆树列为养育中华文明的三棵树之一,强调了其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从最早的漆碗到战国时期的漆器,从建筑装饰到医药应用,漆树在中华文明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漆树的历史文化价值
漆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早在商代时期,就有人从漆树中提取漆,用于各种器具的制作。而在战国时期,漆器已经成为贵族社会展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表现形式。《韩非子》中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这表明漆器在中国古代不仅是实用器物,更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碗,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之一。这件漆碗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漆器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也展示了漆树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漆器在古代不仅用于装饰和收藏,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器具和工艺品。漆器的制作工艺也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代表。
漆器的制作工艺与艺术价值
漆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需要制作胎骨,常见的有木胎、竹胎、夹纻胎等,其中木胎最为常见。然后用生漆或熟漆髹涂于胎骨之上,再施以绘画、镶嵌、雕刻等装饰工艺。漆器的类型繁多,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
战国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展现了战国时期漆器的精湛工艺。这件漆奁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彩绘细腻,展现了战国时期漆器的高超工艺水平。漆器的制作工艺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度,发明了推光漆精制技术和器物的髹涂抛光技术,出现了描金堆漆、戗金和雕漆等技术。
漆器的发展脉络
漆器的发展经历了从实用到艺术的转变。新石器时代,漆器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商周时期,漆器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器物的造型逐渐丰富。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漆器的鼎盛时期,漆器成为墓葬中数量最多的陪葬品之一。《盐铁论》中记载:“夫一文杯得铜十杯……一杯椿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供。”这说明当时漆器的制作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西汉云纹漆锺(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展现了汉代漆器的精美工艺。这件漆锺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纹饰精致,展现了汉代漆器的高超工艺水平。隋唐时期,随着瓷器的兴起,漆器逐渐转向工艺品发展。宋元明清时期,漆器的制作更加趋向大众化、商品化和艺术化。
漆器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挑战
进入现代社会,漆器虽然不再作为主要的日用品,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依然重要。漆器更多地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成为收藏品和装饰品。然而,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传统漆器面临着成本和实用性的挑战。“百里千刀一斤漆”道尽了采漆工作的不易,漆树少、产量低,割漆工人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一刀一刀割生漆,还要面临过敏的风险。
清乾隆款戗金彩漆缠枝莲云蝠纹椭圆盒(故宫博物院藏)展现了清代漆器的精湛工艺。这件漆盒不仅造型优美,而且装饰华丽,展现了清代漆器的高超工艺水平。尽管如此,漆器的制作工艺仍在传承和发展,许多传统工艺如雕漆、镶嵌等仍在现代漆器中得到应用。
漆树和漆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从实用到艺术,从生活到精神,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正如马未都所说,这些文化遗产是先人的智慧,也是中国文明的积累,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