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钱学森: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钱学森: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4240152_121107000
2.
https://www.cas.cn/zt/hyzt/ysdh21st/ysfc/202406/t20240621_5022254.shtml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2%B1%E5%AD%A6%E6%A3%AE/26105
4.
https://www.cas.cn/zt/hyzt/2024lh/2024qglh_mtbd/202403/t20240313_5008431.s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2%B1%E5%AD%A6%E6%A3%AE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9%E5%BD%88%E4%B8%80%E6%98%9F
7.
http://scdfz.sc.gov.cn/whzh/slzc1/content_161966
8.
https://news.fudan.edu.cn/2025/0118/c64a144031/page.htm
9.
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841721

1955年9月17日,一艘名为“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轮船缓缓驶离洛杉矶港,一位34岁的中国科学家站在甲板上,目光坚定地望着东方。他就是钱学森,一个即将改变中国导弹事业命运的人。

在美国的20年里,钱学森展现出了非凡的学术才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又在加州理工学院师从空气动力学权威冯·卡门教授,获得航空学和数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涉及可压缩流体边界层、球面壳在外压下的屈曲等多个领域,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其中最著名的是提出了“钱-卡门公式”,这一成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此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导弹事业几乎一片空白。钱学森的归来,犹如一颗定心丸,为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回国后,钱学森立即投身于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中。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的研制,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钱学森同样功不可没。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导弹和航天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后来成为中国导弹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研制历程,是钱学森对中国导弹事业贡献的最好例证。1965年,周恩来总理批准了“八年四弹”规划,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就是“东风五号”洲际导弹。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钱学森带领团队瞄准国际最先进水平,采用了全新的发动机设计,并首次使用数字计算机技术进行精确制导运算。

然而,研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1971年首次试射时,导弹因二级发动机关机提前而未能达到预定目标。面对挫折,钱学森带领团队冷静分析原因,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十项重大改进。经过不懈努力,1978年至1979年间,“东风五号”连续多次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正式掌握了洲际导弹技术。

钱学森对中国导弹事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技术突破上,更在于他为中国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建立了完整的导弹研发体系。他的工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正如他所说:“我作为一名科技人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科学家,用他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谱写了辉煌篇章。他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史册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