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乌梅丸:《伤寒论》中的千年名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乌梅丸:《伤寒论》中的千年名方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3346810110183708275
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5/09/7288840_1124255118.shtml
3.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7005
4.
https://rs.yiigle.com/cmaid/1479781
5.
http://image.cntcm.com.cn/www/news.html?aid=255590
6.
https://td.fyun.cc/detail/8db8ed76ad8b85b72e17c6778de975c9ff2a3872.html
7.
https://www.dzjkb.org.cn/dazhongkepu/79583.html
8.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4659
9.
https://www.bjtcm.net/zh/article/doi/10.16025/j.1674-1307.2024.06.020/

乌梅丸,这味源自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历经近两千年沧桑,依然在现代临床中熠熠生辉。它由乌梅、细辛、干姜等十味中药组成,具有温中补虚、清热燥湿之效,是中医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

01

《伤寒论》中的记载与历史传承

乌梅丸最早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原文记载:“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这段文字不仅描述了乌梅丸的主治症状,还详细介绍了其制作方法。根据考古研究,东汉时期一两约等于现在的15.625克,因此原方剂量需要按此比例换算。乌梅丸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泡制、蒸煮、捣碎、混合、捏丸等多个步骤,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制药智慧。

02

组方解析与配伍原理

乌梅丸由十味中药组成,每味药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 乌梅:作为君药,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效。乌梅在冬末春初开花,夏末秋初果实成熟,历经阴阳转换,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
  • 细辛、干姜、附子:辛温之品,温中散寒,补肾助阳。
  • 黄连、黄柏:苦寒之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当归、人参:补血益气,调和营卫。
  • 蜀椒、桂枝: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乌梅丸的配伍特点在于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既能清上焦之热,又能温下焦之寒,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典范。

03

临床应用与现代价值

乌梅丸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用于治疗传统的蛔厥、久痢,还被应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失眠等多种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乌梅丸能有效改善胃肠道功能,缓解腹痛、呕吐等症状。其对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梅丸具有抗炎、抑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睡眠障碍

乌梅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其对失眠、多梦等症有良好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乌梅丸能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其他应用

乌梅丸还被用于治疗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病症。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04

使用注意事项

尽管乌梅丸功效卓著,但并非人人适用。肾脏病患者、孕妇及新生儿禁用;长期服用需定期检查肾功能。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乌梅丸这颗千年明珠,以其独特的配伍和卓越的疗效,展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现代医学的助力下,其科学价值正被不断揭示,为人类健康事业持续贡献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