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海行动》:演员们是如何成为"蛟龙"的?
揭秘《红海行动》:演员们是如何成为"蛟龙"的?
2018年春节档,一部名为《红海行动》的军事动作片横空出世,以36.5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年度冠军。这部根据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的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的英勇形象,更让观众见识到了演员们为了呈现最真实军人形象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魔鬼导演"的严格要求
《红海行动》的导演林超贤素有"魔鬼导演"之称,他对演员的要求堪称严苛。为了拍摄水下戏份,剧组在室外挖了一个18米深的水库,并一比一建造了多艘潜艇。演员们需要提前进行长时间的训练,甚至在拍摄期间也是训练和拍摄交替进行。
在一次采访中,演员于适透露,他和黄轩的一场重要搏斗戏训练了半个多月。这场戏需要在雨中和泥地里翻滚,两人都拼尽全力,但导演林超贤仍然不满意,最终决定全部推翻重拍。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正是《红海行动》能够呈现如此真实战场画面的原因。
演员们的艰辛付出
为了塑造出真实的军人形象,演员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每天都要进行体能训练,学习潜水、水下作战、枪械使用等技能。在拍摄期间,他们甚至在废弃的影棚或仓库里进行实战演练,学习战术和解救人质。
演员们需要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每天争抢酒店健身房的位置。为了角色,很多演员在开拍前就拿到了潜水证,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在拍摄过程中,他们需要克服内心的紧张和恐惧,展现出军人应有的冷静和勇气。
真实场景的完美还原
为了呈现最真实的视觉效果,剧组在场景还原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他们不仅挖掘了18米深的水库,还一比一建造了多艘潜艇。这些潜艇模型长达120米,内部的每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从电线到按钮都力求真实可操作。
在拍摄钻井平台的场景时,剧组更是直接在真实的油井上取景。由于条件艰苦,演员们需要在油井上住一个多星期,睡在地上。这种真实感不仅让观众身临其境,也让演员们更好地进入了角色状态。
从《红海行动》到《蛟龙行动》
《红海行动》的成功让观众对续作《蛟龙行动》充满了期待。在新作中,林超贤导演将视角转向了深海,首次呈现中国的核潜艇"龙鲸号"。为了拍摄水下18米的战争戏,团队从零开始研究深海潜艇的真实场景,力求完美还原潜艇的战斗环境。
在角色塑造上,影片既有续集中的"蛟龙小队",还有首次登场的潜艇队员。导演林超贤表示,尽管需要展示多条故事线,他们依旧打算通过团队的协作和个体的独特性来赋予每个角色以生命,展现出"同呼一口气,百人一杆枪"的精神。
结语
《红海行动》的成功,离不开演员们的辛勤付出和剧组的精良制作。正是这种对真实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把控,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标杆之作。而即将上映的《蛟龙行动》无疑将延续这一传统,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体验。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红海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演员们的敬业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希望。"这种真实感和专业度,正是《红海行动》系列获得观众认可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