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熊猫繁殖:为何多在夏秋季节诞生?
揭秘大熊猫繁殖:为何多在夏秋季节诞生?
近期,多只大熊猫陆续迎来生日,如重庆动物园的"四喜丸子"于6月23日庆祝五岁生日。大熊猫宝宝多出生在夏秋时节,这是因为它们的繁殖季节时间非常短,最佳交配时间仅有短短的几天。大熊猫的妊娠期大约在120天左右,一般会在每年的7月到9月间产下宝宝。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预测大熊猫交配成功率,有助于提高繁殖率。
图片来源:北京发布
图片来源:大众网
图片来源:上海野生动物园
大熊猫为何多出生在夏秋这个时间段,特别是巨蟹座(出生时间为6月22日7月22日)或狮子座(7月23日8月22日)?
首先还是要从大熊猫发情说起。研究表明,大熊猫成为濒危物种主要是因为繁殖艰难,而繁殖难的问题则主要源于“性冷淡”。熊猫的繁殖季节时间非常短,一年 365 天中,最佳交配时间仅有短短的几天。更令人惆怅的是,雄性熊猫每天将大把时间用来吃饭和睡觉,压根注意不到异性,所以生育率一直很低。
在圈养条件下,雌性大熊猫在4岁左右进入性成熟,而雄性大熊猫要6岁左右,野生大熊猫则要比圈养大熊猫晚1年至2年进入性成熟。大熊猫在每年3月到5月进入发情期,雌性大熊猫每年仅发情1次,每次发情只有2天到5天。
在圈养条件下,工作人员会采取科学而严谨的配对方法,将大熊猫的配对系数作为依据,来合理地安排雌性和雄性大熊猫配对。一旦雌性大熊猫成功怀孕,妊娠期大约在120天左右,一般会在每年的7月到9月间产下大熊猫宝宝,也有稍早或稍晚一些的。
大熊猫临产前的一段时间,会有一些生理上的反应,比如采食量下降,活动也变得比较轻柔,走路很轻盈。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临产前,它的活动量又会突然增加,表现得比较烦躁,也可能会出现刨地抓墙等行为。在这个关键时期,饲养员会特别关注雌性大熊猫的健康状况和行为变化,密切监测其饮食、活动和休息情况,以确保其顺利生产和照顾新生的幼仔。
图片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大熊猫幼仔出生后,大熊猫妈妈会面临照顾幼仔的很多难题。因为大熊猫宝宝出生的时候非常小,像个小老鼠一样,而且是天生的 “早产儿”。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妈妈可能会第一时间把小宝宝叼在嘴里,放在怀里给它舔舐、保暖,照顾它。但是,没有经验的妈妈可能会很茫然,不知道这是什么。它可能会走几圈,然后再慢慢地把孩子叼起来放在怀里。
熊猫幼崽完全要靠妈妈对它进行全方位的照顾。这个时候呢,妈妈会特别地辛苦,差不多有五六天时间不吃不喝,把小宝宝抱在怀里给它喂母乳,给它刺激排便、保暖等等。所以,大熊猫妈妈也是非常伟大的!
大熊猫繁殖率较低,如何来改变这种情况呢?四川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基于神经网络预测大熊猫交配成功率的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根据大熊猫的叫声快速预测大熊猫交配的成功率。
传统上,认定大熊猫的发情与确认交配结果(即是否交配成功)是基于它们的荷尔蒙分泌情况来评估的,这种方法操作非常复杂,而且无法实时获得结果。而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大熊猫在交配时,如果发出低音就是一种积极信号,表明它有良好的意愿,而咆哮和嚎叫通常表示拒绝。
研究人员以人工方式定义了 5 种不同的大熊猫叫声,并基于人工设计的声学特征使用聚类方法对叫声数据进行了分组,同时借鉴了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深度网络来学习不同的发声特征,以自动预测交配成功率。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音频自动预测大熊猫的交配成功率是可行的。这项研究有望更加智能地帮助繁殖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