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从审计师到阿里董事会主席的职场逆袭之路
张勇:从审计师到阿里董事会主席的职场逆袭之路
2023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张勇宣布“退休”,这位从普通职业经理人一路逆袭成为马云接班人的商业领袖,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在他执掌阿里期间,公司市值从4500亿美元飙升至7500亿美元,涨幅高达3000多亿美元。这一惊人的成就背后,是张勇在职场中不断自我改变和突破的历程。
从审计师到商业领袖:张勇的职场蜕变之路
张勇的职业生涯始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从1995年到2005年,他在审计和咨询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财务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的合规意识和战略思维。正如他后来所说:“透过财务报表,可以洞察企业运营的深层问题。”
2005年,张勇加入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担任首席财务官,在这里他开始展现出卓越的商业才能。他不仅完善了公司的财务与投资体系,还深度参与了多项重大投资决策,为盛大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7年8月,张勇加入淘宝网担任首席财务官,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阿里期间,他先后担任淘宝商城总经理、天猫总裁、集团首席运营官等多个重要职务。特别是在2015年5月接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后,他带领这家超大型组织经历了环境的剧烈变化和一系列挑战。
自我管理:用OKR驱动目标实现
张勇在阿里推行的OKR(目标与关键成果)管理方式,是他实现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的重要工具。OKR的核心理念是鼓励员工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更注重过程的探索与积累,而非仅仅关注结果。
在一次投资者大会上,张勇分享了阿里的四点管理经验:
主动求变,犯错就是攒经验:在接替马云成为阿里掌门人后,张勇选择了主动求变。他主张将主动权交给更多年轻人,在创新过程中允许犯错,认为“创新可能犯错,但年轻人的成长对未来更有价值”。
年轻管理者,不要为KPI而活:面对阿里内部逐渐年轻化的管理层,张勇提出要让年轻管理者摆脱KPI的束缚,鼓励他们更多地关注长期价值创造。
高效协同,让团队价值发挥到最大:张勇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推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实现高效协同。例如,盒马与菜鸟、饿了么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纵横分合,敏捷迅速:张勇总结出“纵、横、分、合”的管理理念。他认为在业务快速成长期需要独立建制,快速奔跑;而在稳定期则需要横向整合,沉淀经验。
责任担当:创造双十一的商业奇迹
张勇最为人称道的成就之一,就是创造了双十一购物节。2009年,时任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为了激发平台活力,策划了第一届双十一促销活动。当时只有27个商家参与,但这个活动却开启了全球最大的线上购物狂欢。
从最初的300万日交易额,到如今数千亿的成交额,双十一不仅拯救了当时岌岌可危的淘宝商城,更重塑了整个零售行业的格局。这一创举充分展现了张勇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目标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领航者
在张勇的领导下,阿里巴巴完成了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大转型。他主导建设了阿里各业务的统一数据中台,推动集团整体上云,为公司的智能化转型奠定了关键基础。
特别是在2013年至2015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期间,张勇亲自领导了公司的移动转型战略,成功帮助阿里赢得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先机。这一战略决策,为阿里后续的持续增长开辟了新的道路。
角色定位:从财务专家到商业领袖
张勇的职业生涯展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不断调整自身角色,实现职场突破。从最初的审计师到CFO,再到CEO和董事会主席,每一次角色转变都伴随着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阿里,张勇突破了传统CFO的职责边界,开始深度参与业务管理。这种跨越职能的历练,让他从一个财务专家逐渐蜕变为能够驾驭复杂商业环境的领导者。
启示:职场逆袭的关键要素
张勇的故事为职场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持续学习与适应:从审计师到商业领袖,张勇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成功实现了多次职业转型。
勇于承担责任:在面对市场变化和公司转型的关键时刻,张勇敢于承担责任,做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决策。
目标导向的管理:通过OKR等管理工具,张勇不仅实现了自我管理,还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达成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培养团队与人才:他重视年轻人的培养,愿意给年轻人机会,这种开放的人才观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保持创新精神:无论是创立双十一,还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张勇始终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张勇的成功证明,职场逆袭并非遥不可及。通过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目标管理和角色定位,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职场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正如张勇所说:“创新可能犯错,但年轻人的成长对未来更有价值。”这种勇于尝试、不断突破的精神,正是职场人实现自我改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