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辐射风险大揭秘:每增加一次扫描,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上升43%
CT扫描辐射风险大揭秘:每增加一次扫描,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上升43%
一项最新国际研究揭示:CT扫描辐射剂量与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研究发现,每增加一次CT扫描,血液恶性肿瘤的总体风险上升43%。这一发现引发了对CT扫描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CT扫描显著增加血液恶性肿瘤风险
这项大规模多国研究分析了来自九个国家近百万名儿童和青少年的CT扫描记录。研究采用剂量-反应模型,计算每增加100mGy辐射对血液肿瘤风险的影响,并统计了CT扫描次数与患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结果令人警醒:当辐射剂量达到或超过50mGy时,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RR)显著上升166%。即便是较低剂量(10-15mGy),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成熟B细胞肿瘤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具体而言:
-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每增加100mGy,风险增加2.51倍。
- 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长相对较低,为1.24倍。
- 骨髓恶性肿瘤和急性白血病,每增加100mGy,患病风险则增加约101%。
更令人担忧的是,每次CT扫描都会带来显著风险:每增加一次CT扫描,血液恶性肿瘤的总体风险上升43%。具体来看,淋巴恶性肿瘤的风险上升42%,而骨髓恶性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则增加48%。
专家观点:理性看待CT扫描风险
尽管研究数据令人担忧,但专家们普遍认为,CT扫描的诊断价值不容忽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张洪锡表示:“对于电离辐射,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一般影像学检查中X光片,譬如人们常说的胸片检查的辐射剂量就非常低的,CT的辐射剂量相对高些,但是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内,那就不必过度担忧。”
深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袁家琳也指出:“有辐射不等于有伤害。我国现行辐射防护的基本剂量限值规定:一般每年不超过50mSv的剂量,都是在人体可承受的安全范围之内的。医疗辐射对人体产生的辐射剂量较小,带来的风险较低。”
实际影响:特殊人群需特别防护
研究特别强调了儿童和青少年的风险。儿童的辐射敏感性较高,电离辐射风险高于成人,尤其是涉及甲状腺和性腺这类组织时,应尽可能避免辐射。对于1个月内的胎儿,放射的影响力一般而言属于“全”或“无”的两极效应,即一旦胎儿受到影响,孕妇一定会流产,反之,则不会有任何反应。
因此,专家建议,对于备孕期间可能怀孕的妇女和孕妇都应尽量避免腹部或骨盆的X线和CT检查。同时,X射线对男性精子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可能会导致精子畸形率的增加。因此,倘若夫妻任何一方曾接触X射线,都应延后3~6个月再备孕,切莫忽视男方的身体因素。
预防措施:如何降低CT扫描风险
专家建议,医疗机构应优化CT成像技术,通过更精准的剂量控制,实现诊断效益与辐射风险的平衡。例如,可以使用低剂量扫描协议,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在接受CT检查时,医生和患者应综合考量其必要性,避免因过度检查导致不必要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应更加审慎地决定是否进行CT扫描。
如果确实需要进行CT检查,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 使用铅围裙、铅帽等防护设备,减少非检查部位的辐射暴露。
- 合理安排扫描间隔时间,避免短时间内多次扫描。
-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其他低辐射或无创的检查方法,比如磁共振检查。
理性看待CT扫描:利大于弊
这项研究再次提醒我们:即便是先进的医疗技术,也需要在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上使用。CT扫描虽然存在辐射风险,但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不容忽视。关键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正如专家所言:“做什么检查,还是老老实实听医生的最靠谱。”在必要时,CT扫描仍然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公众需要了解其潜在风险,但不必过度担忧。通过合理应用CT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风险,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