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酒驾背后:基层职场文化的反思与整治
村支书酒驾背后:基层职场文化的反思与整治
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连续通报多起公职人员酒驾、赌博等问题,其中一起村支书酒驾案件引发社会关注。这起看似普通的交通违法事件,实则折射出基层职场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事件回顾:村支书酒驾被通报
2025年1月28日,云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公职人员酒驾案件。通报显示,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陈家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明霖,于2025年1月26日20:56因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公安机关查获。这是云南省连续第五年在春节期间集中通报酒驾等典型案例,也是今年首例被曝光的村支书酒驾案件。
基层干部酒驾: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这起案件并非个例。据统计,仅2025年1月26日至30日期间,云南省纪委监委就连续通报了15起公职人员酒驾、赌博及违规使用公车等问题,涉及交通局干部、科协主任、村支书等多个基层岗位。这些案例表明,基层干部酒驾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基层干部酒驾问题的危害不容忽视。一方面,酒驾行为本身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公职人员,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群众对基层治理的信心。
职场文化的反思:权力监督与纪律约束
这起村支书酒驾案件背后,暴露出基层职场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些基层干部缺乏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对酒驾等违法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基层权力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对公职人员的日常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导致部分干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出现违纪违法行为。
此外,基层职场文化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酒桌文化”、“关系文化”等。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干部的工作作风,还可能滋生腐败问题,损害群众利益。
整治与预防:构建风清气正的基层职场环境
针对基层干部酒驾等问题,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例如,福建省税务局开展酒驾醉驾集中整治行动,通过党纪学习教育、签订承诺书、专业授课等形式,提升干部的纪法意识和安全驾驶意识。同时,建立动态管控清单,加强与地方纪委监委、公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整治合力。
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要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干部酒驾等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加强纪律教育和法治宣传,提升干部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
- 完善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日常行为约束
- 整治职场不良文化,倡导健康、积极的工作氛围
- 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结语:基层治理需要清廉务实的干部队伍
村支书酒驾事件虽然看似小事,但它反映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效果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建设一支清廉务实、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推动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