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蟳埔村:千年渔村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蟳埔村:千年渔村的文化传承

引用
中国青年网
9
来源
1.
https://sxx.youth.cn/jxqc/sjjs/202403/t20240329_15164708.htm
2.
https://www.sohu.com/a/808871143_121218495
3.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198ff788cc405c4e268e02c162da6ea4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OVVNRS0530W132.html
5.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0204/c1008-40172706.html
6.
https://k.sina.cn/article_7023182205_p1a29d417d00100l8oq.html
7.
http://www.mnwhstq.com/whdt_347/202404/t20240413_213931.htm
8.
https://www.qzfz.gov.cn/zjfz/whly/202407/t20240711_3059037.htm
9.
https://www.fujian.gov.cn/zwgk/ztzl/sxzygwzxsgzx/sdjj/wvjj/202403/t20240330_6422257.htm

在泉州湾晋江出海口北岸,静静地躺着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渔村——蟳埔村。这个背靠鹧鸪山、三面临海的小村庄,不仅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成为闽南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01

蚵壳厝:海丝文化的独特印记

走进蟳埔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一座座独特的蚵壳厝。这种用海蛎壳和海泥建造的房屋,是闽南地区独有的建筑形式,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

蚵壳厝的建造工艺十分独特。内墙由杂碎土石砌成,外墙则用牡蛎壳层层叠砌,每片壳的凸面朝上,形似鱼鳞。为了使蚵壳牢固地粘合在一起,村民们会用糯米水和土搅拌成的浆糊作为粘合剂。这种建筑方式不仅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更具有令人惊叹的实用价值。

“千年砖,万年蚵”,这句在当地流传已久的谚语道出了蚵壳厝的耐久性。牡蛎壳不怕虫蛀,坚固耐久,白色的墙面还能反射阳光,降低室内温度。同时,蚵壳厝还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02

蟻埔女:行走的花园与文化传承

如果说蚵壳厝是蟳埔村的静态文化符号,那么蟳埔女则是这个村庄最生动的文化载体。蟳埔女以其独特的服饰和头饰闻名于世,尤其是她们头上的簪花围,被誉为“头顶上的花园”。

簪花围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首先将长发扎成马尾,盘成海螺状,用象牙簪固定。然后用玉兰、山茶、菊花等鲜花串成花环,一般要围上三四圈。最后插上鲜艳的粗康花、素馨花或者绢花。这种头饰不仅美观,更凝结着蟳埔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蟳埔女的服饰也别具一格。她们穿着蓝色的大裾衫和黑色的阔脚裤,这种设计既方便劳作,又体现了海边生活的特色。衣服采用透气性好的纯棉布料,不怕海水浸泡,非常适合渔家女的生活需求。

2008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魅力。

03

文旅融合:古老渔村的新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蟳埔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3年,蟳埔簪花围在新媒体平台播放量超40亿次,全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蟳埔村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游客,更走上了国际舞台,亮相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加坡狮城国际电影节等重要场合。

然而,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如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保持传统文化的纯正性;另一方面,如何让蟳埔女传统服饰在簪花围的热潮中重新获得关注,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蟳埔村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蟳埔女文化簪花围服务规范》即将出台,从元素要求、人员培训、场所环境等方面制定标准,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同时,村里还成立了蟳埔民俗文化保护提升指挥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深入挖掘和展示蟳埔文化的内涵。

千年渔村,文化传承。蟳埔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文化,展现了闽南人民的智慧与魅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个古老渔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向世人讲述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动人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