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打卡!故宫、颐和园、天坛公园雪景美爆朋友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日打卡!故宫、颐和园、天坛公园雪景美爆朋友圈
引用
北京旅游网
等
9
来源
1.
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rticle/4GRL8qxsM0a?device=amp&device=amp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03J0490556ANV3.html
3.
https://www.sohu.com/a/760159790_100276384
4.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2841_604066.html
5.
https://post.smzdm.com/p/avx00637/
6.
https://www.tibetcn.com/wenda/287.html
7.
http://www.k1u.com/lvyougonglue/144017.html
8.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beijing-1-126561443/
9.
https://hk.trip.com/moments/detail/beijing-1-120146751/
冬天的北京,一场大雪过后,故宫、颐和园、天坛公园这些皇家园林披上了银装,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红墙白雪交相辉映,每一处都是绝美的画面。快带上你的相机或手机,去捕捉这些美丽的瞬间吧!
01
故宫:红墙白雪的皇家气派
故宫的雪景,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红墙白雪的对比。站在午门前,抬头仰望,白雪覆盖的屋顶与朱红色的城墙形成鲜明对比,仿佛一幅流动的古典画卷。沿着中轴线往里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依次映入眼帘,每一处都是绝佳的拍摄点。
小贴士:
- 最佳拍摄时间:下午3点左右,阳光斜射,光影效果最佳
- 拍摄技巧:利用高角度拍摄全景,或者聚焦细节,如屋檐上的瑞兽
- 入园建议:避开上午高峰期,选择下午1点入园较为顺畅,可以从东华门进入,避开天安门广场的人流
02
颐和园:冰湖雪桥的水墨意境
颐和园的雪景,最迷人的是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桥身如玉带般横跨在冰冻的湖面上,桥洞倒映在湖中,形成完美的对称。站在桥上,远眺佛香阁,近观长廊,每一处都是诗画。
小贴士:
- 最佳拍摄位置:桥中间或桥头,可以拍到完整的桥身和倒影
- 拍摄技巧:利用长廊的框架构图,或者拍摄湖面倒影
- 特色活动:冬季可以体验冰上项目,如滑冰、冰车等,从北如意门进入最为便捷
03
天坛公园:雪后祈年的静谧之美
天坛公园的雪景,最值得一看的是祈年殿。雪后的祈年殿,金黄色的琉璃瓦被白雪覆盖,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站在圜丘上,仰望祈年殿,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帝王祭天的庄严仪式。
小贴士:
- 最佳拍摄位置:祈年殿前的丹陛桥,可以拍到完整的祈年殿全景
- 拍摄技巧:利用雪后红墙翠瓦的色彩对比,或者拍摄祈年殿的细节
- 游玩建议:从东门进入,可以直达祈年殿,避开排队,建议购买联票
这三个景点的雪景各有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雪后景色最美时,游客也最多。所以,建议大家提前做好攻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路线,才能更好地享受这场视觉盛宴。记得多穿点,带足电池,因为寒冷的天气会让设备耗电更快。最后,别忘了把你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让朋友们也感受一下这绝美的冬日风光!
热门推荐
白头发补充维生素B族需要多久?科学解答来了
《铝合金纳米复合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启动
叙事文中的转折点应该如何设计
如何正确使用英语中的"What"、"Which"、"Who"?
霸王龙的尴尬:前肢短得连自己的嘴都摸不到,它的前肢有什么用?
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与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是什么?
预计增长7%!解码高质量发展的“吴江速度”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孩子掌握了,期末考试不丢分
贵霜帝国的崛起与失败:改变亚洲历史的一场战争
广州配售型保障房怎么买、怎么卖,焦点问题全面解答!
慢性荨麻疹如何鉴别诊断
黄金购买时需要考虑哪些税务问题?
【阳台空间利用】实用阳台收纳技巧 合理改造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骨科常见病的术后功能锻炼,史上最全!
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南,从选题到答辩全攻略
能源转型先锋:五大发电集团的环保征途
交流与直流耦合电池:为太阳能未来供电的终极指南
交流与直流耦合电池:为太阳能未来供电的终极指南
如何计算房屋面积?这种计算有哪些精确和实用的方法?
犯罪心理学中的性本恶:法律视角下的剖析
两个人适不适合结婚,这些关键因素帮你判断
云盘的视频如何加密分享
穴位埋线:中医针灸长效疗法
让脸谱艺术走近百姓身边
人像外拍控光和构图多方面实行见招拆招!
如何改进现有设计流程以提高效率?
快速增强台风预测研究获进展
影响台风强度加强的因素 台风根据强度大小可分为几种
从“房产时代”到“金融时代”的资产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