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更省钱了?医保新变化给患者带来哪些实惠?
看病更省钱了?医保新变化给患者带来哪些实惠?
近期,医保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多项惠民措施相继落地。从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到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从种植牙专项治理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这些改革举措正在逐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减轻就医负担。
医保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共济
本周一,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工作正式启动。在9个省份的31个统筹区,个人账户里的钱不仅能给省内的亲属使用,也能给省外的亲属使用。此外,国家医保局还陆续公布了17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
高价常用检查项目迎来降价
针对“又贵又常用”的检查检验项目,国家医保局于今年10月部署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对血栓弹力图试验等四个项目开出指导价,价格高的省份需要下调项目价格。在辽宁省大连市,11月中旬,新的项目价格已经在各级医院正式落地。
以“血栓弹力图试验”为例,这是近几年新兴的检查手段,此前在各省价格差距较大。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价格最高的是辽宁,为360元每次。国家医保局在规范治理中给出了170元每次的指导价。患者薛女士的妹妹在住院期间,这项检查已经从360元降到了170元,降价超过50%,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的负担。
种植牙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在过去一年,在牙科门诊选择种植牙的患者,也享受到了价格大幅下降的实惠。国家医保局部署的种植牙专项治理,去年在浙江全面落地。治理的亮点之一是实行“技耗分离”,把种植体、牙冠等耗材的费用和医疗服务费剥离开来,并通过国家集采实现了耗材的大幅降价。
产科服务更加人性化
在最新发布的《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中,多项人性化服务被单独立项。例如,“亲情陪产”服务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的价格为30元/小时。家属按照医院的要求佩戴好口罩、头套、外套、鞋套后,就可以进入产房,共同迎接新生命的降临。许多丈夫除了见证了孩子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瞬间,也对妻子的辛苦有了感受。
另一项引发关注的独立项目就是“无痛分娩”。这项技术通过从椎管对产妇进行局部麻醉,减轻生产时的剧痛。
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
今年7月,程渡洋因运动导致的膝关节损伤,在重庆南川区人民医院接受了核磁共振检查。到了11月底,他转诊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骨科门诊接受进一步治疗。原以为需要再次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但出乎意料的是,医生直接在电脑上调取了他之前的检查影像资料。这种效率的提升,归功于当地建立的市级医疗检查结果互认体系。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含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此次指导意见提出2027年实现省域内互认超300项,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将实现跨省互认。
未来展望
本周二,国家医保局提出,将在两年内逐步推广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为患者带来实惠,特别是在降低就医成本方面。在川渝地区,重庆市医疗保障局作为试点,已经成功完成了川渝地区首笔“医保钱包”跨省双向转账业务的验证。除了用于就医和购药,医保钱包的应用场景还将得到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