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尚检 共享食安: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小贴士
诚信尚检 共享食安: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小贴士
从“诚信尚检”到“共享食安”:食品安全理念的实践
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以“诚信尚检 共享食安”为主题,强调了诚信经营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这一主题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更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食品选购:把好食品安全第一关
选购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优先在有合法资质的超市、商场或市场选购。注意查看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包括生产许可证、成分表、保质期等信息。对于进口食品,要检查是否有完整的中文标识。此外,要谨慎网购食品,选择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并避免购买高风险食品(如凉菜、生食)。
食品储存:科学储存保障安全
食品储存不当容易导致变质,因此要特别注意储存条件。熟制食品在室温存放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加工后的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储存,防止交叉污染。未食用完的食品应该用保鲜膜密封,按存贮要求进行常温、冷藏或冷冻保存。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要看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一般冷藏温度为0-5℃、冷冻温度为-18℃以下)。冷藏食品一般3天以内食用较好,冰箱内存放食品不宜过满,要定期清理。
家庭烹饪:确保食材安全的关键环节
家庭烹饪时,要特别注意食材处理和烹饪方法。首先,要确保厨具和餐饮具的清洁,做到生熟分开。其次,要挑选新鲜原材料,并认真清洗,确保烧熟煮透。在选购湿粉类食品时,要查看产品标签信息,重点检查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湿河粉、米粉(线)等谷类发酵制品、泡发的木耳或银耳等,尽量在购买当天或泡发当天食用完。此外,要谨慎使用中药材泡制酒,不随意相信秘方、偏方,避免在不了解药性的情况下,盲目按秘方、偏方泡制酒食用。
外出就餐:选择放心的餐饮单位
外出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就餐环境及管理较好的餐饮服务单位。注意观察食物感官形态,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慎重选择熟卤菜、凉菜。消费者在餐饮消费过程中如出现疑似食品安全问题,发生腹泻、呕吐等情况要及时就诊,并保存好就餐发票、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可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举报投诉。
特殊人群饮食注意事项
对于老年人、儿童及低免疫力人群,要特别注意饮食安全。老年人在食物选择上宜丰富、清淡,食物多样化。儿童青少年需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充足。高温作业人群由于大量出汗,应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并适量增加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和富含钾、维生素的果蔬摄入。
良好饮食习惯:健康生活的保障
除了注意食品选购、储存和烹饪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注意科学搭配膳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冷饮、冰淇淋等寒凉食品少吃或不吃,胃肠不好的消费者尤其要注意。多人共同就餐时,提倡使用公筷公勺。不要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水产品,慎食生腌制品。不要用未经消毒的江河水清洗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水要煮沸后才饮用。
共建共享:食品安全需要你我参与
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诚信经营。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让我们携手共筑食品安全防线,共享健康美好生活。
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可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让生活更加安心。记住,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