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廿八都:千年古镇的传承与新生
衢州廿八都:千年古镇的传承与新生
廿八都古镇,这座位于浙江衢州江山市的千年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游客的目光。作为浙江南部历史上排名第二十八的古镇,它不仅保留着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还融合了徽式、浙式、赣式、闽式等多种建筑风格,被誉为"百姓之都"和"方言王国"。近年来,衢州市在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持续发力,让这座古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漫步在浙江衢州江山市的廿八都古镇,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古典韵味与现代活力的完美融合
廿八都古镇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北宋时期,浙江南部设都44个,排行第28的廿八都因此得名。在石板路上漫步,路过豆腐坊买一杯豆浆冰激凌,在舞台前驻足看一场木偶戏……修缮后的廿八都古镇,既保留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格,又在传承和发展中展现新的活力。
2024年是衢州市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近年来,衢州扎实做好文物保护与修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等工作,推动老街古镇历久弥新,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
廿八都古镇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徽式、浙式、赣式、闽式等多种特色,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廿八都古镇不仅是一座建筑博物馆,更是一个非遗文化的宝库。独具特色的廿八都木偶戏起源于明代,从江西传来,唱腔以赣剧为主,融合江浙一带的农耕、民俗文化。今年55岁的金宗怀,是廿八都木偶戏第18代传承人,回忆起木偶戏的光辉岁月,他十分感慨。“那时候,大家为了看一场戏,不惜举着火把追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山路。演出现场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剧团受欢迎程度跟现在的明星演唱会差不多。”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传统提线木偶表演被逐步挤出市场。仙霞古道上的廿八都告别了昔日的骄人岁月,演出木偶戏的热闹和繁华景象也一去不返。2003年,金宗怀的木偶剧团彻底停演。
2010年,廿八都木偶戏的传承危机引起了江山市政府的重视。金宗怀有了更多表演木偶戏的机会,还重新组建了廿八都木偶戏剧团。如今,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当地小学专门开设了木偶戏兴趣班。周末,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小游客围在廿八都古镇景区的木偶戏舞台前,争相了解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衢州深入挖掘木偶戏等特色文化,积极培育水墨枫溪、梦里花桥、古韵浔里等主题村落,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廿八都小学的同学们在非遗传承人金宗怀的带领下,正在演出他们最新排演的木偶戏。
法治护航文化传承
无论是廿八都古镇建筑的保护,还是木偶戏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法治的守护。1994年,衢州市出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以衢州府城为保护核心,以古城区和烂柯山景区为两个主要保护“面”,提出点线面结合保护思路。
历史文化街区是衢州传统风貌建筑最集中与街巷肌理保存较完好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为加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力度,解决在具体项目建设、商业运营、保护利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执法依据不足问题,衢州在2021年制定了《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明确基本原则和工作职责,确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制度,建立历史建筑责任人保护制度,规范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建设行为,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利用要求,设定法律责任,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良性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023年9月,衢州市政府出台《衢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专家委员会设置、资金保障、申报与规划管理、保护与利用管理等工作作出明确规定。“下一步,我们将完成专家委员会的组建,并推进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审查公布。”衢州市名城保护和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章森说,衢州将持续通过《实施办法》落实《条例》,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留住城市记忆。
廿八都古镇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