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重要提醒:暑假儿童安全指南
教育部发布重要提醒:暑假儿童安全指南
随着暑期来临,气温持续走高,不少孩子喜欢到水边玩耍,溺水事故也进入易发期、高发期。近期发生多起青少年儿童溺亡悲剧,安全警钟再次敲响!
暑期儿童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一】2024年6月16日,湖南隆回县公安局三阁司派出所接到报警,三阁司镇中洲电站下游一处水坑发生一起意外落水事件,造成两人死亡。经核实,死者为当地两名9岁的孩童。
【案例二】2024年6月15日,湖南岳阳市岳阳县毛田镇道仁村道仁水库发生一起悲剧,一对亲兄弟在该水库溺亡,哥哥10岁,弟弟6岁。
【案例三】2024年6月13日下午,在山东济南市鹊山龙湖湿地公园附近,一名17岁少年溺水。救援人员表示,少年和同伴租赁桨板在湖中玩耍时不慎落水,被水中的渔网困住。经过1个多小时的救援,少年被打捞上岸,但已无生命体征。
【案例四】2024年6月13日,广西桂林普降暴雨,象山区一名13岁左右的男孩踩空掉入南湾河水域。两天后,家属在距孩子落水地直线距离两公里多的地方发现了已溺亡的孩子。
【案例五】2024年6月10日,在广东鹤山宅梧镇靖村一处公园,两名儿童不慎落水,一位村民闻讯赶来施救也不幸溺水。最终,3人均不幸遇难。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提醒我们,儿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也专门发布了暑假儿童安全指南,强调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指出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教育部暑假儿童安全指南
教育部发布的暑假儿童安全指南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预防溺水、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其中,预防溺水是重中之重。
预防溺水:教育部强调,家长要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交通安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上路。
网络安全:教育孩子合理使用网络,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不良网站,不轻信网络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谨防网络诈骗。
儿童溺水事故预防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家长和孩子需要了解以下关键信息:
溺水高风险地点: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4岁以下儿童主要在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5-9岁儿童在水渠、池塘和水库等;10岁以上儿童在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预防溺水“六不准”“四不要”:
-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 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
- 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 上下学途中或假期不要在水源周边戏水。
溺水自救措施:
-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时,要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要迅速抓住。如果没有,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 会游泳的人遇到抽筋时,如果是腿抽筋,要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果无法继续游,要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手指抽筋时,要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 呛水时,要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 遇到漩涡时,要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 被水草等缠住时,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 家长监护要点:
-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
- 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 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 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 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家长的安全教育责任
家长在儿童安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安全教育方法和建议:
树立安全意识:家长要时刻保持警惕,认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不能有丝毫松懈。
以身作则:家长要遵守各项安全规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定期教育:定期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实地考察:带孩子实地考察危险场所,让他们直观感受危险。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让孩子掌握自救和互救技能。
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
建立规则:与孩子一起制定安全规则,并严格执行。
保持沟通: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暑期是孩子们期待已久的欢乐时光,但也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家长和孩子都要时刻保持警惕,重视安全问题。通过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才能确保度过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