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交早高峰客流哪站高?今年第三季度这些站仍排前五
上海轨交早高峰客流哪站高?今年第三季度这些站仍排前五
2024年第三季度,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为1044万人次,较上季度下降1.3%,较去年同期下降1.4%。其中,2号线、1号线和9号线日均客流位列前三,14号线和15号线同比分别上升6.1%和4.0%。早高峰进站客流最大的五个站点分别为泗泾、九亭、佘山、曹路、莘庄,其中泗泾、九亭、佘山三站位于松江。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指挥中心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轨道交通客流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为1044万人次,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1.4%。
从线路客流排名来看,2号线、1号线和9号线的日均客流依然位列前三。同比增幅方面,14号线和15号线表现亮眼,同比分别上升6.1%和4.0%。全网日均进出站客流排名前五的站点依次为虹桥火车站、人民广场、南京东路、上海火车站、陆家嘴。在客运强度方面,1号线由于运营里程较短,强度达到了2.67万人次/公里·日。
2024年三季度工作日早高峰期间,居住相对密集区域进站客流最大的五个站点依次为泗泾、九亭、佘山、曹路、莘庄(其中,泗泾、九亭、佘山三站位于松江,曹路站位于浦东,莘庄站位于闵行)。封浜、鹤涛路、双柏路、双江路、临洮路等站点进站客流涨幅居前。枢纽类站点中,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进站客流排名靠前。
在岗位相对密集区域,陆家嘴、静安寺站工作日早高峰出站客流同比分别下降3.6%、5.0%,但仍位居前二。2号线东昌路站更名浦东南路站后,与14号线浦东南路站合并计算出站客流,排名升至全网第8位。漕河泾开发区、徐家汇出站客流同比下降超过10%。同比增幅排行榜中,龙耀路(徐汇滨江)、金吉路等站客流涨幅值得关注。
受台风“贝碧嘉”影响,中秋假期第二日轨交全网客流出现近两年来最低值,仅为常态休息日的三成。台风于9月15日傍晚开始影响上海,风速雨量逐渐增大,轨交进站客流开始走低,最终在深夜登陆临港新城。与近几年的台风影响程度相比,本次中秋台风对轨交的影响接近2021年的“烟花”。而9月20日的“普拉桑”影响程度则与2022年的“梅花”类似,客流较常态仅小幅下降4.3%,仅有部分站点因站外积水引发关注。
此外,轨道交通11号线康恒路站已于9月28日起开通运营,至此11号线全程增至40站。开通首日为周六,全天进出站客流2209人次。随着节前工作日整体客流的降低,该站客流也仅在3500多人次,远低于前后相邻的浦三路、御桥两站。进入10月后,康恒路站客流稳步上升,目前工作日进出站客流最高已达到57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新建地标对周边地铁站客流量的带动作用显著。9月20日,海拔48米的“双子山”所在的世博文化公园南区开放,与世博展览馆共享轨交世博大道站。“双子山”开放后工作日进出站客流较非会展日增长20%;而休息日增长更显著,国庆假期最高日客流达2.7万人次,超过了7月初人工智能大会2.6万人次的客流峰值。
室内滑雪场“耀雪冰雪世界”于三季度开始内测后,在9月6日正式开业。开业前,周边的临港大道站进出站客流在暑期的最高值也很难突破2.4万人次,而“耀雪”开业后的中秋及国庆假期,该站多次出现2.8万人次的较大客流。
场馆演出和赛事方面,三季度上海体育场区域大客流主要发生在上海申花足球队的部分比赛日,而演唱会方面客流较大的包括莫文蔚演唱会(7/27)和许嵩演唱会(8/31);虹口足球场仅有蔡依林演唱会(8/2、8/9)两日客流较高;三季度东方体育中心周传雄演唱会、中华艺术宫(奔驰文化中心)刘德华演唱会均有显著的大客流出现。
日常客流较低的14号线浦东足球场站,也因为9月25日足协杯上海海港对阵上海申花的德比大战,全天客流增长至2.14万人次(工作日的2.5倍、休息日的10倍),散场客流高峰21:00-22:00小时进站客流达3766人次(未超过4月29日德比散场时4000人次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