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研究证实:每天一个鸡蛋,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8%
北京大学研究证实:每天一个鸡蛋,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8%
2018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在《心脏》期刊上发表了一项涉及50万国人的研究,平均随访8.9年,研究结果令人惊喜:每天摄入一个鸡蛋,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11%,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8%,出血性中风死亡风险更是降低了28%。
这一发现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对鸡蛋摄入量的担忧。事实上,适量食用鸡蛋不仅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反而有助于提升血液中有益心脏健康的代谢物含量,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鸡蛋的营养价值
一个标准鸡蛋大约含有6克蛋白质和5克脂肪,同时还提供了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等营养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特别是蛋黄,其营养价值不容忽视。蛋黄富含维生素A,对维护视力健康至关重要;维生素D有助于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骼健康;维生素E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可以延缓衰老;B族维生素对能量代谢和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此外,蛋黄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铁、磷和硒,以及胆碱等重要营养素。
鸡蛋与胆固醇的关系
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确实较高,一个大鸡蛋中含有约186毫克的胆固醇。然而,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胆固醇并不是导致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人体中的胆固醇约80%由肝脏合成,只有20%来自饮食。而且,蛋黄中含有的卵磷脂能够帮助调节胆固醇水平,不会导致血清胆固醇显著升高。
美国心脏协会(AHA)也指出,适量食用鸡蛋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食用一个鸡蛋是安全的,不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同人群的食用建议
一般成年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40-50克蛋类,相当于每天一个鸡蛋。这个摄入量既能保证营养需求,又不会带来健康隐患。
高血脂患者:应控制蛋黄的摄入量,因为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一颗鸡蛋的蛋黄含有约200毫克的胆固醇,接近或达到了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的上限。
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会影响脂质代谢,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食用鸡蛋,注意监测血脂水平。
肾病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此应根据肾功能情况,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鸡蛋的摄入。
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每天可以食用1-2个鸡蛋。老年人消化功能可能减弱,每天1个鸡蛋即可,建议选择蒸煮等易消化的烹饪方式。
科学食用鸡蛋的方法
推荐烹饪方式:蒸煮是最健康的烹饪方式。煮鸡蛋时,冷水下锅,水开后转小火煮5-6分钟,最后焖3-4分钟即可。避免油炸,因为高温会破坏鸡蛋的营养成分,增加油脂含量。
储存方法:鸡蛋需要科学保存,切勿盲目“囤货”。在2-5℃条件下冷藏,最好在40天内吃完;冬季室温下储存,尽量在15天内吃完;夏季室温下储存,尽量在10天内吃完。
注意事项:不要生食鸡蛋,因为生鸡蛋可能含有沙门氏菌等致病菌,且蛋白质利用率较低。同时,要注意鸡蛋的过敏问题,如果确定对鸡蛋过敏,应避免食用。
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且有益的。不要因为一项研究结果就完全否定鸡蛋的营养价值,关键是要保持均衡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