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长歌》:一部鲜活的开国将军传奇
《将军长歌》:一部鲜活的开国将军传奇
2024年,距中国人民解放军百年诞辰已近,一部聚焦开国将军英雄事迹的纪实文学作品《将军长歌》问世,引发广泛关注。这部由王幼飞创作的50万字巨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开国将军们的传奇人生。
以回乡为引,追忆将军传奇
《将军长歌》一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采用传统的传记写作方式,而是选择了“回乡”这一视角。通过描写将军们回到故乡的往事,间接回顾了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壮举。这种写法不仅让故事更加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将军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书中重点描绘了彭德怀、王震等非平江籍开国元勋的事迹。其中,彭德怀元帅的故事尤为动人。1958年,彭德怀回到家乡平江,书中用约两万字的篇幅,浓墨重彩地记录了这段历史。书中配发的7张珍贵照片,展现了彭德怀与群众的亲密互动,许多照片都是首次公开。
真实再现,细节动人
《将军长歌》之所以被誉为“一部鲜活的革命史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作者王幼飞长期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有着勤学勤记的习惯。他常年背着相机,揣着小本本,随拍随记,随访随问。为了确保每一个细节和故事的真实可信,他多次走访相关当事人,进行深入采访。
例如,为了进一步弄清彭德怀当年调查的人和事,王幼飞多次来到平江老县长朱文轩家中,了解他向彭德怀反映的情况,核实当时活动的一些内容,力求真实和可信。
书中对喻杰将军的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位从平江走出的开国少将,建国后主动放弃高位,回到家乡为人民服务。书中写道:“80岁的老首长用的是延安时的箱子,睡的木板,颤巍巍拿着马灯走下台阶上茅厕。”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始终保持红军本色的老将军形象。
英雄群像,精神永存
《将军长歌》不仅是一部个人英雄传,更是一部展现中国革命历程的群像图。书中涉及的52位平江籍开国将军,每一位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他们从农民到将军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辛与辉煌。
据统计,1955年全军大授衔的1000多位开国将军,至2022年全都与世长辞。他们生命的定格与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正如金一南将军所说,老将军的人生虽已落幕,但他们的灵魂不死,精神犹在。铁血铸史,军魂永恒,新的军事将领不断涌现,英雄辈出,代代传承。
结语: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将军长歌》的出版,恰逢其时。2027年将迎来建军百年,按照中央制定的百年建军目标,料想一大批纪念人民军队诞辰的著作将陆续涌现。而《将军长歌》以其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描写和严谨的史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鲜活的革命史诗。
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开国将军们的英雄事迹,更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力源泉。正如平江县委党史办原主任凌辉所言,这部作品“复原了老将军和英烈的本色与蔼亲面貌”,是正史不可或缺的补充和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