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共读疗法创新实践助力心理健康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共读疗法创新实践助力心理健康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推出阅读疗法服务网站,开创了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服务的新模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心理支持渠道,也为全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类似服务树立了标杆。
创新实践:打造首个阅读疗法服务网站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阅读疗法服务网站具有以下特色:
专业性:网站由图书馆联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同开发,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系统性:网站提供从理论介绍、案例分享到实践指导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互动性:用户可以在网站上参与讨论、分享心得,形成良好的共读氛围。
便捷性:线上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服务。
实施方法:共读疗法的高校实践
共读疗法在高校中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需求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阅读偏好。
书目推荐:根据评估结果,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图书管理员共同推荐适合的书籍。
共读小组:组织学生组成共读小组,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
专业指导:邀请心理健康专家进行导读和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
效果评估:通过前后测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改善情况。
烟台大学图书馆的“阅心空间”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们不仅建立了专门的阅读疗法实践基地,还开发了系列课程,将阅读疗法与心理育人深度融合。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则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普及阅读疗愈知识,帮助师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实际效果: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
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研究证实,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网上阅读疗法能显著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显示,参与者在完成为期10周的治疗计划后,抑郁和焦虑症状明显减轻,正面思维和情绪显著增加,且效果可持续三个月以上。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通过专家讲座和读书会等形式,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通过阅读来调节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许多学生表示,阅读疗愈让他们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有效缓解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示范意义: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模式创新:开创了国内首个阅读疗法服务网站,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新思路。
资源整合:有效整合了图书馆资源和心理健康专业力量,实现了跨部门协作。
服务延伸: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从传统的文献借阅拓展到心理健康支持,拓宽了图书馆的功能。
社会影响:为推动全民心理健康、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这一创新模式有望在全国高校推广,为更多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助力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