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携手,打造首都科学文化新名片
科学与艺术携手,打造首都科学文化新名片
2024年12月26日,在北京科技记协年会上,"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入选2024年"首都科学传播优秀案例"。这一活动以独特的形式,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科学是宇宙要告诉人类的,艺术是人类要告诉宇宙的。"这是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的名言墙上的一句话。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美妙的,也是微妙的。科学以理性的方式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原理,而艺术则以感性的方式,表达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首都科普新"名片"
科学元典是科学史上历经时间检验的不朽之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灯塔。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拉瓦锡的《化学基础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摩尔根的《基因论》等,每一部经典的背后,都有人类思想大海掀起的波澜,回响不绝。
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元典丛书",连续列入"十一五"到"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系列活动,围绕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元典丛书",邀请科学家和艺术家来到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以科学元典名篇赏读、科学家与艺术家对话、科学讲述与艺术演绎相结合等形式,不仅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科学与艺术盛宴,更为首都科学文化建设、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活动谱写了新的篇章,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在国家大剧院的启动仪式
科学与艺术"顶峰相见"
长久以来,科学与艺术似乎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然而,"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系列活动却巧妙地打破了这一界限,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跨界融合、"顶峰相见"!目前已举办三期,场场别具一格,独具魅力。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系列活动海报
第一场:浪漫主义时期的科学理性:从门德尔松《弦乐八重奏》到达尔文《物种起源》
180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改变了人们对地球生命的认知,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也是在这一年,一位音乐巨人诞生了,他就是被誉为浪漫主义"抒情风景画大师"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二人交汇于浪漫主义时期。激情澎湃的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出怎样的科学理性?自然万物与音乐艺术之间有何奇妙关联?科学演讲与古典音乐演奏的交织,引领观众穿梭于19世纪的欧洲科学与艺术殿堂。
第二场:基因:生命的音符
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就像音符是音乐的基本单位一样。基因携带着信息和指令,掌管着我们的身高、眼睛的颜色,影响着我们的性格……如果说生命是一曲壮丽的交响,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独特的乐谱,登上人生这个舞台。活动因"基因"而聚,围绕摩尔根的名著《基因论》,探讨了基因的奥秘、基因与音乐的神秘关联。
第三场:世界名画里的科学与爱情
《拉瓦锡夫妇》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描绘化学家拉瓦锡与其妻子玛丽的经典之作,展现了拉瓦锡夫妇的优雅形象。一幅名画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科学、艺术与爱情的秘密?科学家们的深入解读与艺术家们的精彩演绎交相辉映,使得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科学的魅力。
六大亮点,开创科学普及新形式
亮点一:强强联手,成就精品活动
本系列活动是强强联手的精品结果。活动的推陈出新,得益于多方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北京市科协作为指导单位,联合国家大剧院高端艺术资源、北京大学出版社深厚的学术资源、北京科技记协广泛的媒体资源共同举办活动,成就了活动的高品质与广泛影响力。
舒德干院士赏读《物种起源》
亮点二:精心设计,极具吸引力的话题
每场活动的主题都精心策划和设计,将科学内容与艺术表现完美结合,展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美妙世界。首场活动围绕"人类祖先的祖先哪里来?"这个千古之谜展开;第二场"基因:生命的音符",结合"艺术天赋基因"是否存在等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促成了基因与音乐的奇妙对话;第三场活动"世界名画里的科学与爱情",更是别出心裁地从世界名画入手,打破科学、绘画与爱情的界限。
第2期"基因:生命的音符"主题对谈
活动策划团队以做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设计每一场活动。极具吸引力的话题、巧妙融合的切入点,引起受众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科学的魅力。
第3期"世界名画里的科学与爱情"主题对谈
亮点三:"大咖"齐聚,高质量的嘉宾阵容
活动中邀请的嘉宾阵容强大,令人瞩目。不仅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科学文化学者等科技、科学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还有著名演奏家、歌唱家、朗诵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等文化界的佼佼者。名家齐聚一堂,为观众呈现出精彩纷呈、新颖别致的科学与艺术盛宴。
中科院院士舒德干、著名科学文化学者任定成与音乐美学家周海宏对谈
亮点四:跨界融合,多元丰富的表现形式
配乐朗诵、乐器演奏、声乐演唱、主题演讲、跨界对谈……每一场活动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多元丰富的形式有机结合,力求将科学元典中的经典篇章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紧密结合,通过将科学经典中的深邃思想与艺术之美完美融合,让科学不再是枯燥的数据和公式,而是充满了情感与温度的诗意表达。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晓琳演唱莫扎特咏叹调,钢琴家金麦克伴奏
"基因三重奏"演奏
亮点五:深度挖掘,弘扬科学家精神与艺术之美
活动嘉宾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共同探讨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还特别注重挖掘历史上科学家与艺术家的感人故事与人生经历,通过讲述他们的成长历程与心路历程,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科学家精神,以及艺术之美的内涵与价值所在。
著名配音演员、朗诵解说艺术家周扬朗诵《化学基础论》的精华段落,以及拉瓦锡写给妻子玛丽、堂兄维莱尔的诀别信
此外,通过讲述者科学家和艺术家本人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向观众传递了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科学家精神以及热爱艺术、追求卓越的艺术家情怀。
任定成教授赏读《化学基础论》
亮点六:强化互动,沉浸式科普体验
活动设置了互动环节,通过现场提问、观众互动等环节,观众不仅能够近距离感受科学家与艺术家的风采,还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嘉宾还特别赠送"天下第一鱼"纪念明信片和首日封、展示古生物模型和化石、展示珍贵图书版本,大大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活动现场展示的古生物化石
反响热烈,热度持续发酵
独到的构思、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使得活动产生热烈的反响,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普时报、北京科技报等十余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此外,还有CHINA DAILY以英文面向海外读者进行了报道;其中的一些报道被"学习强国"和其他各大新媒体平台转载。
CHINA DAILY对活动的英文报道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科学元典赏读沙龙"系列活动,不仅为首都科学文化传播和科普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径,也为未来科学文化传播和科普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科学与艺术携手,这张首都科学文化的新名片,闪亮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