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冰雪旅游热度飙升,从“冷资源”到“热经济”
辽宁冰雪旅游热度飙升,从“冷资源”到“热经济”
2025年元旦假期,辽宁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接待游客26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5.43%。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辽宁正将冬季“冷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热动能”。
政策引领,打造冰雪经济新高地
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冰雪经济发展,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培育赛事活动、壮大产业集群等措施,推动冰雪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12月,辽宁国际冰雪经济合作洽谈活动在沈阳启动,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政企嘉宾共商合作,展现了辽宁发展冰雪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目前,辽宁拥有在营滑雪场31家、雪道面积266公顷、戏雪乐园98处、室内外滑冰场60多处。这些数据背后,是辽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持续加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作为“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上的重要省份,辽宁具备发展冬季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天然条件。同时,辽宁正在筹备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这为冰雪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差异化优势,让“冷资源”更接地气
“不太冷、不太远、不太难、不太贵”——这是辽宁针对冬季旅游提出的差异化优势定位。2024年12月,辽宁全省平均降雪量不足0.1毫米,为历史同期最少,但平均气温-5.3℃比常年同期偏高1.5℃,这种“温暖”的冬天反而吸引了更多游客。
沈阳市东北亚国际滑雪场总经理张震宇表示,天然雪化得快,也没有人造雪的松软度,各地雪场现在都用人造雪,所以下不下雪对专业雪场没啥影响。辽宁本来极寒天气也少,温度稍高点,也适合户外冰雪运动的开展,尤其对南方游客来说比较友好。
“冰雪+”模式,丰富产品供给
辽宁通过“冰雪+文旅”“冰雪+运动”“冰雪+民俗”等多种模式,打造差异化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大众冰雪品牌。
“冰雪+文旅”方面,辽宁推出了8个主题游路径,包括冲浪冰雪赛事体验游、浪漫冰雪温泉康养游、观灯赏雪民俗文化游等。2023-2024冰雪季,辽宁省累计接待游客18625.1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实现旅游收入1962.3亿元,同比增长348.6%。“欢乐冰雪 冬韵辽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2025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
“冰雪+运动”方面,2024-2025冰雪季,辽宁全省预计举办超千场各类冰雪赛事活动,直接参与人群超30万人次。辽宁省体育局副局长张越红表示,今年雪季,辽宁全省将举办112项、超千场各类冰雪赛事活动。其中,省级专业赛事活动23项、群众性赛事活动89项(包括全国以上级赛事活动10项),覆盖全省所有地市。
“冰雪+民俗”方面,各地纷纷推出特色活动。在葫芦古镇关东民俗雪乡,游客可以参与“磨豆腐”“榨豆油”“漏地瓜粉”“吹糖人”“雕葫芦”“吃大席”等“老关东”的生活场景。在铁岭七里村冰雪嘉年华,以《乡村爱情》拍摄基地为基础,打造“铁岭小雪村部落”,让游客体验东北民俗文化。
万亿市场,辽宁如何抢占制高点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4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辽宁如何保持优势?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艾芳琳认为,关键在于创新产品供给,优化“沉浸式”体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要针对一些地方文体旅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冰雪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冰雪标准体系,支持各地发挥冰雪赛事活动溢出效应,组织开展冰雪消费季等商旅文体健融合的促消费活动。
辽宁省商务厅副厅长李军表示,辽宁将加强与德国、奥地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知名冰雪经济企业的合作,共同促进冰雪设施的现代化升级、冰雪赛事培育以及冰雪产业持续壮大,推动辽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临近,辽宁冰雪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冰雪经济”到“冰雪产业”,辽宁正在这条万亿级赛道上加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