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探索宇宙的全新地标
上海天文馆:探索宇宙的全新地标
上海天文馆自2021年7月开馆以来,便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互动展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作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它不仅是一个科普场所,更是一座融合了艺术与科技的地标性建筑。
建筑设计:天人合一的完美诠释
上海天文馆的建筑设计别具匠心,主设计师来自著名的Ennead Architects事务所,设计灵感源自天体运动轨道,旨在重建人与宇宙的联系。整个建筑以优美的螺旋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三个圆形元素——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转穹顶,共同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圆洞天窗,它不仅是场馆入口的标志性设计,更是一个巨大的日晷。当太阳移动时,穿过天窗的光线形成的光影会随之变化,让游客在每次参观时都能体验到不同的光影效果。
球幕影院的天象厅球体直径达23米,一半悬浮在地面,形态设计参考了宇宙的抽象原始形状。当游客站在球体下方时,能够体验到失重和反重力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
展区内容:从地球到宇宙的探索之旅
上海天文馆的展览内容分为“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互动体验,带领游客进行一场从地球到宇宙的探索之旅。
在“家园”展区,游客可以欣赏到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巨型立体模型,抬头便是模拟12星座的逼真星空。展区通过3D打印技术还原了太阳系行星的真实面貌,让游客对宇宙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宇宙”展区则通过高仿真模型和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了宇宙的浩瀚与神秘。嫦娥五号探测器、祝融号火星车、天和核心舱等模型展品,让游客得以一睹中国航天的风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展出约70件珍贵陨石,包括上海地区唯一一次目击陨石——长兴陨石,以及月球、火星、灶神星的陨石样本。
“征程”展区则通过1:1还原的天和核心舱模型,让游客了解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展区内的AR/VR虚拟实景装置,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太空漫步,感受失重环境下的行走乐趣。
此外,上海天文馆还收藏了逾120件珍贵文物,包括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文版第一版(1729年)、欧洲早期天球仪和望远镜,以及伽利略第一台折射望远镜的复制品等,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进程。
互动体验:科技与教育的完美融合
上海天文馆的互动体验项目堪称一大亮点。馆内300多件展品中,互动展品占比超过50%,其中逾八成属原创展品。这些互动展品通过AR/VR技术、3D打印、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行走的天文馆”XR沉浸式项目更是荣获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优秀产品奖。该项目将天文馆内的近四百个展项和超过百项藏品进行全面数字化,通过故事引领和自动生成式讲解,实现虚实互动、线上线下一体的深度沉浸式体验。
馆内还设有多个特色展项,如“飞越银河系”、“航向火星”等,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太空探索的乐趣。特别是“飞越银河系”展项,虽然每次仅8分钟,但因其逼真的太空飞行体验而广受欢迎,常常需要提前预约。
参观指南:实用信息与建议
上海天文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大道380号,开放时间为每天9:30至16:00(15:0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门票价格为30元/人,70岁以上老人和6岁及以下儿童可免费参观。
游客需提前3天通过上海天文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馆内部分特色展项如“飞越银河系”、“航向火星”等需要另行预约,建议游客在入馆后第一时间前往前台扫码关注公众号进行预约。
最佳参观路线建议从一层的“家园”展区开始,依次参观“宇宙”、“征程”展区,最后在三层的倒穹顶结束旅程。整个参观时间建议安排2-4小时。
上海天文馆不仅是一个科普场所,更是一座融合了艺术、科技与教育的综合性博物馆。它通过独特的建筑设计、丰富的展品和创新的互动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一场探索宇宙奥秘的沉浸之旅。无论是天文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探索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