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从“煤都”到“新能源之都”,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大同:从“煤都”到“新能源之都”,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
大同市,这座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北方锁钥”,正以新能源和数字经济为双翼,展翅高飞。
从“煤都”到“新能源之都”
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同市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据统计,大同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92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53.7%,提前完成“十四五”建设目标。同时,大同市还重点推进总投资近400亿元的600万千瓦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投产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100亿千瓦时。
在氢能产业方面,大同市成立了氢能产业研究发展中心,负责氢能产业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提出产业发展建议,承担氢能产业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引进氢能产业资源,搭建氢能创新平台等。
打造“算力之城”,引领数字经济新发展
在数字经济领域,大同市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目前,大同市已引进秦淮数据、中联数据、京东集团、抖音集团、山西秦云基础等5家全国数据中心龙头企业,累计建成标准机架约23.4万架,投运服务器55.8万台,预计2024年用电量将突破40亿度。
值得一提的是,大同市在数据标注产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2024年5月,大同成功获批全国7个国家级数字标注基地之一;在1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中名列全国295个城市第三名,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数据标注产业、开展应用场景先行先试、集聚数字龙头企业、建立区域数据生态的“算力之城”。
人才蓄水池效应显现
大同市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同时,大力引进传智教育集团,建成年招生规模达5000人的大同数据科技职业学院,预计明年正式开始招生。这是全国第一家专门面向互联网、智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行业的全日制统招大学。
人力资源“蓄水池”效应也在加速形成。今年以来,大同市与入驻龙头企业积极运用“线上+线下”双模式融合发展模式,数据标注产业职场已全面覆盖大同的10个县区,相继建成东风里数据产业服务基地、万向城职场、京东科技职场等19个大型职场,席位达1.8万个,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数据产业已实现就业3万多人,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其中应届生占到了27.3%。并在积极布局大同市职场建设的同时,辐射带动多个分布式数据标注基地在山西形成,包括太原、晋中、阳泉、运城、长治等地,相关产业人员近8000人。
双轮驱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同市在新能源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双重发力,不仅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也为全国能源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和人才的聚集,大同市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