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饮食竟伤血管?匹大研究揭秘真相!
高蛋白饮食竟伤血管?匹大研究揭秘真相!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过量摄入蛋白质会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高蛋白饮食的传统认知。
研究揭示:蛋白质摄入量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
这项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代谢》上的研究,通过小型人体试验、小鼠实验和细胞培养实验的综合分析,发现当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热量的22%时,会引发免疫细胞异常激活,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在动脉壁内积聚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这种病变不仅会影响心脏供血,还可能引发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多种并发症。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亮氨酸这种常见于动物性食品(如牛肉、鸡蛋和牛奶)中的氨基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上升的关键因素。当亮氨酸水平升高时,会通过特定的信号机制改变巨噬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的新陈代谢,促使这些细胞在血管壁内异常堆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高蛋白饮食的流行与风险
近年来,高蛋白饮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特别是在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领域。据统计,目前全球液态即饮蛋白产品的市场份额已达24%,且预计将是未来增长最快的领域。然而,这项最新研究提醒我们,盲目追求高蛋白饮食可能弊大于利。
研究负责人、匹兹堡大学心脏病学教授Babak Razani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表明,为了改善代谢健康而盲目增加蛋白质摄入并不是良方。重要的是将整个饮食视为一个整体,建议均衡的膳食,以免无意中加剧心血管疾病。”
专家建议:均衡饮食才是关键
研究人员强调,这一发现并不意味着蛋白质对人体有害。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对维持肌肉质量和力量至关重要。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又避免过量摄入带来的风险。
Razani博士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蛋白质摄入量在15%-22%之间的效果,以确定最佳摄入范围。同时,他也指出,植物性蛋白质和动物性蛋白质中亮氨酸含量的差异,可能解释了它们对心血管健康的不同影响。这一发现为个性化营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这项研究结果对当前流行的高蛋白饮食趋势提出了重要警示。在追求健康饮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蛋白质摄入的问题,更加重视饮食的整体平衡。正如Razani博士所说:“重要的是将整个饮食视为一个整体,并建议均衡的膳食,以免无意中加剧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对患有心脏病和血管疾病风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