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四季》带火青海美食,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三餐四季》带火青海美食,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2023年12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这档由撒贝宁、王嘉宁主持的节目,以“一日三餐”为线索,探寻城市最具人情味的美食和最暖心的故事。首播至今,节目不仅收获了高收视率,更带动了多个城市的美食经济,其中,青海美食的走红尤为引人注目。
牛杂汤里的生意经
在西宁市纸坊街海一大厦旁,马尔沙牛杂店每天清晨5点就开始热闹起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牛杂汤,配上蓬松暄软的发面饼,成了许多西宁人开启一天的方式。据店主介绍,他们每天4点半就开门营业,到10点左右就能卖完所有准备的食材。为了保证食材新鲜,闭店后就要开始清洗牛头、肚、肠等食材,为第二天的营业作准备。
一碗好杂碎汤的制作程序十分讲究。牛羊的内脏需要反复清洗干净,再下锅慢火炖煮至软硬适中。食用时,按照顾客需求,将煮熟的各种杂碎盛入碗中,加上蒜苗,再浇上热汤。看似简单的工序背后,凝聚的是守候美味的功夫与耐心。
美食走红背后的经济账
《三餐四季》的播出,让青海美食迅速走红。不仅是牛杂汤,青海的烤羊腿、酿皮、狗浇尿等特色美食也纷纷登上游客的打卡清单。在西宁,许多特色餐饮店都出现了排队等位的现象,一些热门店铺甚至需要提前预约才能吃到。
美食的走红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24年青海省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美食吸引而来的“吃货”游客。餐饮业的火爆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食材供应、餐饮设备等,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从“舌尖”到“心尖”的文化传承
青海美食的走红,不仅仅是口味上的征服,更是文化的传承。青海美食融合了藏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饮食文化,每一道菜背后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比如,酿皮不仅是简单的面食,更承载着青海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
《三餐四季》节目组在青海拍摄期间,不仅探访了西宁、海东等地的特色美食,还深入挖掘了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这种文化与美食的结合,让青海美食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成为了“心尖上的记忆”。
美食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美食与文旅的结合,正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青海美食的走红,不仅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许多游客因为美食而来,又因为美景而留,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餐四季》节目组在青海的拍摄,不仅展现了美食的魅力,还展示了青海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这种全方位的展示,让游客对青海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未来可期:美食经济的持续发力
青海美食的走红,只是开始。随着《三餐四季》节目的持续热播,以及社交媒体的不断传播,青海美食的影响力还将继续扩大。可以预见,美食将成为青海一张新的“名片”,吸引着更多游客前来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
从一碗牛杂汤到一盘烤羊腿,从一张酿皮到一块狗浇尿,青海美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片土地的故事。而《三餐四季》节目,无疑为这个故事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让青海美食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