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游神:行走的民俗博物馆
泉州游神:行走的民俗博物馆
2023年正月初六,一场时隔20年的大型民俗踩街活动在泉州盛大举行。这场名为“龙腾东海·福满泉州”的民俗踩街活动,设置了“3大展演区”+“行进式展演”,吸引了30个方阵、30项非遗项目参与,参与人数超过1500人。活动不仅吸引了30万游客现场观看,更在全网收获了超10亿次的流量,将甲辰龙年春节的全民狂欢推向了高潮。
这场盛大的民俗活动,正是泉州游神文化的一个缩影。泉州的游神活动,作为东南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泉州的游神活动最早可追溯至古代帝王巡狩四方的仪式。在闽南地区,游神不仅是简单的宗教仪式,更是一种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活动通常选择在新年等喜庆节日或诸神诞辰之日进行,人们将神像请进神轿,抬出庙宇巡游,寓意神明降临民间,保佑合境平安。
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其游神活动展现了独特的多元文化融合特征。泉州的游神活动融合了闽南、潮汕、粤东等地的民俗特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阵头”艺术。据记载,这种阵头艺术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当时已有鹤、狮、昭君、婆姐、龙、马等阵头的存在。
泉州游神活动的具体流程分为请神、游神(巡游)、送神回銮三大环节。请神环节通过掷筊(又称“卜杯”)来征求神明的意愿,若三次都出现一正一反的“圣杯”,则表示神明同意出巡。游神环节则是一场盛大的巡游,队伍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中前行,由开道神“马夫”领路,随后是仙童“孩儿弟”、将军等角色,沿途伴有鼓板、舞龙、舞狮、英歌舞等艺阵表演。当巡游队伍在其庙宇和信仰范围内出巡时,称之为“巡境”;当进入其他神祇庙宇的范围时,则称之为“绕境”。
泉州的游神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据统计,福建地区有上千种神明,而泉州作为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其神明数量更是数不胜数。在泉州,从华光大帝到白马王,从临水陈太后到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都可以被请出庙宇进行巡游。其中,福建游神“世子天团”尤为出名,包括赵世子、张大世子、张二世子、华光大世子等,这些“世子”角色体现了神明的“人格化”特征。
除了游神活动,泉州还有丰富的文化景点和民俗活动。泉州古城春节期间会举办非遗鱼灯车巡演、非遗沉浸展演等活动。其中,“锦鲤瓦市”非遗沉浸展演在中山路举行,展示大开道、拍胸舞、火鼎公婆、南音、青狮阵等20多项传统非遗项目。此外,泉州的庙宇文化也非常发达,仅小型庙宇就有数十处,如奉圣宫、紫云大哥公、奇仕宫等,每一处都凝聚着泉州人的信仰和文化。
泉州的美食文化同样令人称道。从芋头饼到四果汤,从姜母鸭到面线糊,每一道美食都凝聚着泉州的历史味道。值得一提的是,泉州的芋头饼和姜母鸭深受游客喜爱,而面线糊则以其独特的海鲜汤底和丰富配料成为泉州早餐的代表。
对于计划前往泉州的游客,建议选择错峰出行,避开节假日的高峰期。交通方面,可以搭乘k1路公交车游览主要景点,住宿则建议选择浦西万达周边,这里不仅住宿环境好,而且靠近美食街和夜市。晚上打卡泉州的“蛇蛇”装置艺术效果更佳,其中海海、丝丝、州州、鲤鲤四个装置分别位于威海楼、玄妙观、西街钟楼和关帝庙附近。
泉州的游神活动不仅是祈福仪式,更是一座“行走的民俗博物馆”,展现了泉州作为“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独特魅力。通过游神活动,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泉州的多元文化,体验最地道的闽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