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然博物馆新展:揭秘4700万年前植物群
成都自然博物馆新展:揭秘4700万年前植物群
成都自然博物馆近期推出原创大展“秘境繁花——横断山脉植物撷影”,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充满神秘与美丽的植物世界。此次展览聚焦距今约4700万年的蒋浪植物群,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样的展示方式,展现了横断山脉独特的生物资源和植物多样性演化历史。
蒋浪植物群:4700万年前的生态密码
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这里保存的蒋浪植物群,为研究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植物化石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植物多样性,还揭示了地质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
珍稀化石:跨越时空的自然遗产
展览中展出了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提供的珍贵植物化石。这些化石记录了远古时期植物的形态特征,为科学家研究古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观察这些化石,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艺术与科学的完美融合
著名植物画家曾孝濂的画作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作为第三代植物博物画家,曾孝濂的作品既保留了“植物博物画”的严谨客观,又融入了艺术思考。他的画作不仅展现了植物的形态美,更传达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曾孝濂1939年生于云南,1958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1959年起,作为编纂工作的其中一员参与《中国植物志》的编纂工作,从此之后,曾孝濂以艺术家的表达、以科学家的眼光观察,一笔一划认真描绘。1990年代起,曾孝濂在为科学研究的同时,又一直坚持个人艺术风格的思考和创作,每天犹如修行一般的绘画,早已超越了所谓工作与艺术的边界,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并发表了2000余幅动植物图谱,设计了10余套邮票。曾孝濂的艺术显现了一种独特的连接作用,这种科学与艺术连接,既有艺术学的意义,也有社会学的意义。让我们思考今天的艺术如何在跨学科的复合范畴中继续发展。
“秘境繁花——横断山脉植物撷影”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23日,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历史、感受艺术魅力的绝佳机会。通过这次展览,我们不仅能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更能体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