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地标优品:从“土特产”到“金招牌”的品牌蝶变
黄冈地标优品:从“土特产”到“金招牌”的品牌蝶变
黄冈,这座位于大别山南麓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更以其丰富的地理标志产品闻名于世。近年来,黄冈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将地方特产打造成知名品牌,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
标准化建设:品牌发展的基石
“标准化是品牌建设的基础。”黄冈市品牌建设专班负责人洪再林一语道破关键。2023年初,黄冈市成立品牌建设专班,将标准化建设列为首要任务。市里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标准化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对企业实行奖补,举办“品牌黄冈大讲堂”,成立标准化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蕲艾是黄冈标准化建设的先行者。在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推动下,通过与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合作,《蕲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制定大幅提速,并于今年5月正式发布,涵盖种植、仓储、物流、生产、康养服务等全流程。这一标准体系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也推动了产业升级。湖北鼎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骆百林表示:“通过标准化运作,艾叶收购价每斤提高2元,产能提高30%,去年公司年产值首次突破6000万元。”
在蕲艾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示范带动下,黄冈各类组织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总量7985项,其中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9项,行业标准27项,省级地方标准47项,市级地方标准25项,团体标准49项,企业标准7817项。全市累计创建国家标准化试点20个,省级标准化试点16个。黄冈在258家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通过组建专家团队进行帮扶指导,鲁班药业、亚星电子、武穴祥云等15家企业产品获评首届“湖北精品”,数量居全省前列。
营销创新:让“土特产”走出大山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优质的地标产品走出大山,黄冈市创新营销方式,线上线下齐发力。
2023年,黄冈发起品牌攻坚行动,建立市级统筹、专班推动、县市区主责的工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打造24个重点品牌,蕲艾、浠水鸡蛋、英山云雾茶、红安苕等9个特色农产品品牌位列其冲。黄冈市副市长马艳舟介绍,该市按照一个协会、一个研究院、一个检测中心、一套标准、一个供应链平台的思路,构建对重点农业品牌的支撑体系。
在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下,黄冈深厚的地理标志资源优势正逐渐发挥作用。“浠水鸡蛋”年销售量达43亿枚,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蕲艾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28亿元;大别山黑山羊走进北上广,产值连年翻番……2023年,黄冈农业增加值达到571.55亿元,占全省份额由1/10提高到1/9。
文化传承:品牌建设的灵魂
黄冈不仅是一座物产丰饶的城市,更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黄冈注重将地方文化融入品牌内涵,让文化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以蕲艾为例,作为李时珍的故乡,黄冈将中医药文化与蕲艾品牌深度融合。2024李时珍蕲艾文化节上,蕲艾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30.3亿元,位列2024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区域品牌榜第24位。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黄冈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除了蕲艾,黄冈还依托东坡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知名品牌。如英山云雾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承载着大别山的革命精神;麻城福白菊,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品牌价值达48.86亿元。
展望未来:从“地标优品”到“品牌强市”
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一个个名特优新的黄冈品牌金字招牌越擦越亮。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上,黄冈共有8个品牌上榜,除了“蕲艾”以外,“麻城福白菊”品牌价值达48.86亿元,再创新高。还有长安建设、蕲艾堂等6家龙头企业上榜,品牌价值累计达46.3亿元。在各级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中,英山云雾茶、红安苕等品牌品牌价值分别达34.79亿元、22.07亿元。
黄冈市正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农业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通过不断完善品牌培育机制,优化品牌发展环境,黄冈正朝着“品牌强市”的目标稳步迈进。未来,黄冈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让更多的“黄冈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