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高压来袭!中国南北温差大揭秘
西伯利亚高压来袭!中国南北温差大揭秘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秋-冬转换时期西伯利亚高压建立的气候态和年际变化机理。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理解东亚冬季风环流系统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西伯利亚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是北半球冬季位于欧亚大陆上的半永久性高压中心。其建立过程伴随着东亚沿岸北风的建立,西伯利亚上(下)游脊(槽)的加深,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北移和西伯利亚地区强烈的下沉运动。研究发现,与急流北移、中高层槽脊加深相关的动力过程,即负涡度平流和冷平流,造成了西伯利亚区域强下沉运动,从而主导了秋-冬转换时期西伯利亚高压的建立。
西伯利亚高压与南北温差
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南北地区的气温差异。当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并向南扩展时,冷空气会大举南下,导致北方地区出现明显降温。而南方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保护,降温幅度相对较小,但仍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寒潮:西伯利亚高压的“杀手锏”
寒潮是西伯利亚高压南下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冬季主要天气现象之一。当冷高压向低纬侵袭时,会引起当地气温骤降,地面气压骤升,有时还会伴随强风和大浪。2024年1月,香港受强烈寒潮影响,最低气温降至6.3°C,为2016年以来最低温。2022年2月,香港再次遭遇强烈寒潮,2月21日天文台最低气温降至7.5°C,为入冬最低气温。
当前南北气温差异
近期,我国南北气温差异显著。以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为例,南方地区在冬季依然保持温暖气候。云南最冷月平均气温在7℃至13℃之间,广东江门等地气温维持在20℃左右,广西北海冬季平均气温达15.6℃。而北方地区则持续寒冷,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以下。
气象专家解读:气温异常背后的秘密
气象专家表示,近期北方多地气温偏高的原因是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偏弱,导致冷空气活动较弱。此外,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进一步阻碍了冷空气的南下。这种异常气候现象与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地漩涡不稳定有关。极地漩涡通常会将冷空气锁定在高纬度地区,但由于北极气温上升,与低纬度地区的温差减小,使得极地漩涡的范围出现改变,冷空气随之南下,触发严重寒潮。
未来展望: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专家建议,应加强对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系统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西伯利亚高压作为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重要因素,其变化趋势值得密切关注。通过深入研究其形成机制和影响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