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庸之道: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传统文化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庸之道: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传统文化解

引用
5
来源
1.
https://www.psych.ac.cn/news/cmsm/202403/t20240306_7014185.html
2.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2124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3500
4.
https://www.showapi.com/news/article/6699be5a4ddd79f11a009fe0
5.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4/27/content_JQv5dncZyw.html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的研究,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为18.9%,其中焦虑、抑郁等内化问题比例高达20.0%,自我伤害等外化问题比例为11.7%。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庸》作为儒家经典,其“中和”思想为现代人提供了应对心理压力的智慧。

01

《中庸》中的“中和”思想

《中庸》开篇即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强调人性、道德行为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其中,“中和”思想是其核心理念之一。《中庸》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种思想强调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平衡,通过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来应对各种挑战。

02

“中和”思想与现代心理健康理念的契合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和”思想与情绪调节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认知行为疗法强调通过调整思维模式来控制情绪反应,这与《中庸》中“发而皆中节”的理念不谋而合。此外,“中和”思想还体现了情绪调节中的“接受”与“改变”的平衡:既要接受情绪的自然发生,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调节,避免过度反应。

03

“中和”思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茶道体验、拓染创作、传统音乐赏析等活动帮助学生疗愈身心,这种实践为将《中庸》思想应用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冥想与正念练习:通过冥想和正念练习,培养对情绪的觉察能力,学会观察而非被情绪所控制。这种练习与《中庸》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的理念相呼应,强调在情绪产生之前保持内心的平静。

  2. 适度运动:运动能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衡。这与《中庸》中“动而中正”的思想相契合,强调行为要符合中道,不过分也不不足。

  3. 建立情绪边界:学会区分哪些情绪是合理的,哪些是过度反应,避免被情绪牵着走。这体现了《中庸》中“发而皆中节”的智慧,即情绪的表达要适度,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

  4.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避免过度专注于工作或学习。这与《中庸》中“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理念相呼应,强调通过内心的和谐达到与外界的和谐统一。

04

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意义。《中庸》的“中和”思想不仅适用于中国人,其强调平衡、适度和和谐的理念具有普遍适用性。通过跨文化交流,可以将这种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为解决全球性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中庸》中的“中和”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应对之道。通过在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中寻找平衡,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提升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发展。这种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