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大师教你如何写出绝美狂草
草书大师教你如何写出绝美狂草
草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形式。然而,草书的学习和创作需要深度感受传统作品的笔法章法,并通过模拟锤炼来提升技艺。本文将从工具选择、基本技法、临摹方法和创作技巧等方面,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写出绝美狂草。
基础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开始学习草书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草书的书写工具主要包括毛笔、宣纸和墨汁。毛笔的选择尤为重要,一般来说,长锋羊毫或狼毫兼毫都是不错的选择。长锋羊毫柔软而富有弹性,适合表现草书的连绵线条;狼毫兼毫则刚柔并济,适合表现草书的力度和质感。
除了工具,还需要掌握草书的基本笔画和连笔技巧。草书的笔画简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通过省略和连写减少笔画,形成简洁凝练的风格。例如,横折钩可以简化为一撇,竖弯钩可以简化为一竖。这些简化规则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熟练掌握。
临摹入门: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草书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初学者应先选小草中,共性多的字帖,一般情况下先学孙过庭《书谱》,再上溯学王羲之《十七帖》,有了这个根基,才能再临习大草,或者有目的地选择小草其他经典,有选择地吸取能完善丰富此类风格的营养,久而久之必可使自己的作品既深具传统意趣,又较为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来。
《书谱》是墨迹本,字数又多,易于循其法绳。临习《书谱》应将俊逸潇洒,峻拔刚断的用笔,纵横畅达、遒婉坚劲的笔势表现出来,特别是要学习其在用笔上的中侧并用、提按分明、顿挫有度所产生的质感和节奏的“蛀虫效果”。攻《书谱》,应集中精力认认真真地去临写,暂不必求数量,以准确精到为标准,可以选择有代表性、认为精彩的几个字或几行字来临写。从笔形笔势、字型字势等分析透、理解深,并能用自己的笔将所认识到的风格特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量的积累,直至全帖精熟,能随便择文书写。
《十七帖》也属小草,是以真书笔法写草书,作草如真,笔致遒媚,结构精严,临写要准确地表现出这些特征。特别是对帖中寄情表意、“形而上”层面,要能有所感悟且付诸笔端。如《孔侍中帖》前三行的笔形意态和一字一顿的节奏所表现出来的较平缓的心态,后两行笔势明显加快,并出现了二字相连书写节奏,将作者忧悬情绪加以深化,形成此帖通篇独特的情绪节奏。临写小草,应以1比1或略大一点进行,这样便于在校帖中对照找差距,及时改正,不重犯错误。
小草的基础打好以后,若有志于大草,要先临习怀素《自叙帖》。该帖笔姿清健、笔调瘦劲,线条圆转矫健,体势奔放流畅,布局恣意放纵,全帖自始至终以中锋出之,临帖时要把这些特征体现出来。再下来就可以临学黄庭坚的草书了。黄庭坚创造了草书艺术前所未有的崭新境界,其草书法“笔力恍惚,出神入鬼”,释居简赞:“山谷草圣,不下癫张醉素”,其代表作为《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可以临写《古诗四帖》,这个帖十分难临。帖上的字很高古,但我们临写出来常常感觉俗气流滑。《古诗四帖》几乎集聚了草书用笔的所有方式,需要下大功夫,认真研学。其中临帖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是《古诗四帖》中,除去一些点和特别短的笔画外,所有行进之中笔画的粗细变化几乎都是使转形成的。使转和提按的区别是,使转是因笔杆与纸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变化而写出不同宽窄的笔画;提按则是因笔杆与纸面垂直方向不同距离而写出不同宽窄的笔画。
在临摹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草法要准确,不能随意简化
- 注意笔画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 临摹时要心平气和,不能急于求成
创作提升:融会贯通,形成风格
当您掌握了基本技法并经过大量临摹练习后,就可以尝试进行草书创作了。草书创作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在创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笔法运用:熟练运用提按转折和使转技巧,使线条富有变化和质感。注意笔画的粗细、轻重和速度的变化,以及转折处的处理。
章法布局:注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草书的章法讲究疏密有致,错落有致。可以通过调整字的大小、倾斜度和间距来实现。
墨色变化:运用浓淡枯湿的墨色变化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可以通过控制蘸墨量和运笔速度来实现。
情感表达:将个人的情感融入作品中。草书是最能体现书法家个性和情感的书体,通过线条的起伏、速度的变化和整体的气势来表达情感。
草书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和不断深入的感悟。正如四川书法家胡秋萍所说:“草书的创作需要天赋才情和即兴发挥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可以通过深度的感受、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来逐步培养。”无论是选择长锋羊毫还是狼毫兼毫,合适的工具加上勤奋训练都是写好草书的关键。
草书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形式。每一件经典作品都凝聚着书法家的才情与时代精神,值得细细品味。通过不断练习和感悟,相信您也能写出绝美的狂草作品,感受到草书艺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