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以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春晚展现古建之美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以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春晚展现古建之美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档名为《栋梁》的节目惊艳亮相,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现了中国古建筑之美。这背后,离不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鼎力支持。作为节目组专家团队的重要成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不仅提供了珍贵的古建筑测绘成果,还与创作团队紧密合作,确保节目内容的学术严谨性。
八十年积淀,铸就建筑学府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其前身为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经过八十余年的积淀,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内建筑学界的佼佼者。在2012年全国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三,2017年更是跻身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留学背景的中青年教师。他们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果丰硕,还积极投身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我国建筑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精准测绘,传承古建之美
在《栋梁》节目的视觉设计中,一个关键元素就是梁思成先生的古建筑测绘手稿。这些手稿不仅是建筑学界的宝贵资料,更承载着中国古建筑的美学精髓。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作为梁思成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测绘成果。
为了确保节目的视觉呈现既美观又准确,创作团队获得了十二份古建筑测绘成果。这些成果的获取,离不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支持。学院的专家团队与节目组密切合作,对古建筑的结构、材料、装饰等细节进行了深入探讨,确保每个视觉元素都经得起推敲。
数字孪生,让古建“活”起来
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传统的古建筑测绘成果得以转化为数字化三维模型。这一过程,正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典型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建筑物的各类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以及结构应力、位移等物理参数。这些数据被传输到云端或本地服务器,经过处理和分析后,生成与实体建筑完全对应的虚拟模型。
在《栋梁》节目中,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让古建筑测绘成果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三维模型的动态展示,观众得以从多个角度欣赏中国古建筑的精妙结构和艺术价值。这种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现了当代科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贡献。
学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从学术到艺术,从传统到现代,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2025年央视春晚上的精彩亮相,展现了中国建筑学界的实力与担当。正如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昕楠所说:“这次合作是一次学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感,又体现了现代科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贡献。”
通过与央视春晚团队的紧密合作,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为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跨界合作,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