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新潮流:从节日限定到日常穿搭
汉服新潮流:从节日限定到日常穿搭
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华服日”上,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抖音短视频博主楚淇凭借其精致的古风造型迅速走红,收获近700万粉丝。他不仅是一位汉服爱好者,更是一名汉服推广者,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汉服。在楚淇的带领下,汉服正在成为新的流行风尚,引领时尚潮流的同时也释放出巨大的商业潜力。无论是线下聚会还是线上演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上汉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汉服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汉服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2022—2023年中国汉服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汉服市场快速发展,至2025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1.1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汉服爱好者的热情支持和汉服企业的创新探索。
山东曹县作为全国汉服生产销售基地之一,2024年一季度汉服销售额就达到十个亿,汉服销售份额占据全国40%。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曹县汉服辰霏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孟晓霞表示,“快过年了,买汉服的人特别多,尤其是拜年款,加上直播,每天全平台能卖出好几千套。”
汉服设计的创新与日常化趋势
汉服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设计创新。传统汉服的形制和工艺被保留的同时,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尝试将汉服融入现代生活。
“汉服经济”,为小镇注入新活力
“一季度曹县汉服卖了十个亿”,曹县,这座位于鲁豫两省交界处的小县城凭借强大的汉服产业频频“出圈”。据说,中国汉服爱好者们的“第一件汉服”多来自这座小城,汉服销售份额占据全国40%,近半壁江山。
孟晓霞(右四)
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曹县汉服辰霏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孟晓霞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快过年了,买汉服的人特别多,尤其是拜年款,加上直播,每天全平台能卖出好几千套。”
孟晓霞是内蒙古人,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后做起了高中老师,彼时她的丈夫胡春青一路读到博士,研究的是金属材料。为了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她抱着一岁多的儿子回到丈夫的老家曹县开起了网店,在电商浪潮里摸爬滚打。从500套学士服的订单做起,却因没有跟单经验,最后只赚了不到1000块钱。
2017年,她凭借美术专业的底子,转战汉服“战场”,借助曹县服装产业链,从模仿摸索到独立设计,在各大电商平台甚至跨境电商平台开了数家汉服店,主打物超所值的款式,一个季度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00余万元。
丈夫胡春青博士毕业后也回到曹县,和孟晓霞一起创业,夫妇俩意识到,“量产的汉服产品容易给人‘低端’印象,做原创设计才能走得更远。”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他们建起了汉服原创研发基地,搭建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汉服展馆。
汉服文化大有文章,“唐代裙装,讲究收拢裙腰,裙幅增大,裙长增加,但腰围却是恒定的”,孟晓霞说,“而宋代裙装风格保守。腰间系以绸带,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形饰物压住裙幅,更显优雅庄重。”
孟晓霞主攻创新设计,她把办公室的柜子塞得满满当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只能不断学习,尽可能把古典元素、现代设计融入汉服之中,将其呈现出来、传承下去。”
她向非遗老师傅们“取经”,将传统文化融入汉服设计,皮影成了马面裙的花纹、柳编做成配饰、木雕融入发簪……胡春青则主打销售,与抖音、B站主打古风的UP主合作,拓宽销售渠道,联合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为曹县汉服产业注入新活力。
孟晓霞带着马面裙参加了中国妇女十三大,绣着四君子纹样的红底裙、黑底织金的《千里江山图》,一上身就吸引了无数媒体的镜头,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妇女代表们纷纷被“种草”,争相试穿。孟晓霞看着自家的汉服这么受欢迎高兴极了,“我希望更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了解汉服,爱上汉服。”
新中式,把中国风穿进日常
数据显示,汉服消费中女性占比超70%,爱美、讲情趣、热爱传统文化的中青年女性成为汉服主力消费者,她们把汉服穿进生活,推动汉服大众化、日常化。
徐悦尔搭配“白雪公主色”汉服去迪士尼乐园做“在逃公主”
穿汉服看展是徐悦尔“穿着汉服做1000件事”计划中最“日常”的事。作为十几年前穿汉服乘地铁的“先行者”之一,徐悦尔经历过路人的眼神侧目,也常常被问是不是在拍戏,“前几年大家对中国传统服饰不够了解,社交媒体推送又多是层层叠叠、宽袍大袖的礼服类款式,容易给人造成过于隆重的感觉,好像汉服只适合特定场合或者拍写真。其实汉服有完整的服装体系,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了解并延续完整的体系,是汉服日常化的关键。”
这几年汉服市场服装体系逐渐完善,常服、便服的选择变多了,适合各种场景的汉服设计给了汉服爱好者们更丰富的选择,徐悦尔希望身着汉服走入更多现代生活场景的梦想成真。
颜紫陌汉服雪景大片
颜紫陌因公益宣传片《礼仪之邦》“入坑”汉服已有9年。那时能选择的商家非常少,汉服也多为小工坊生产,只能预售且价格不菲,一等就是好几个月。
这几年,汉服爱好者在增加,商家数量也在翻番,随便刷刷短视频都会弹出挂着小黄车的汉服穿搭,小几百元就能买一身。颜紫陌欣喜于“汉服圈”门槛的降低。
对于当下汉服市场受众细分,她也颇有研究,她告诉记者,融入“香云纱”“妆花”“织锦”“缂丝”等非遗技艺布料的汉服,正朝着颜色更日常、面料更舒适进阶,价格略高却更受资深爱好者欢迎。
2022年,“汉服”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搜索指数同比增长162%,汉服相关视频超639万条,播放量超320亿次。各社交平台的中国文化爱好者们不断进行优质内容生产,引发网友讨论,把汉服、传统文化、非遗推向大众,不断迎来新高潮。
文化博主九月把汉服穿进日常
“快过年了,想做一套新年汉服,用菠菜染布做了马面裙,用虫子染出了漂亮的紫色比甲……”95后文化博主九月以“江寻千”为ID更新了一条“自制新年汉服”的视频,评论区全是网友对传统染色技艺、布料剪裁、非遗传承展开的讨论。粉丝量超千万的九月深耕传统文化领域,每条视频里她都穿着汉服,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表达着她的中式审美。
回归“衣食住行”,汉服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不断激活着国人胸中那颗为千年中华文化跳动的年轻心脏。
年轻人的汉服日常
在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特殊日子或活动时穿上汉服,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在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汉服的身影也变得越来越常见。这种变化背后,是年轻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也是汉服设计更加日常化的结果。
“我觉得汉服不应该只在特定场合穿,它也可以成为我们日常穿搭的一部分。”一位汉服爱好者表示,“现在有很多汉元素服饰,既保留了汉服的特点,又适合日常穿着,非常方便。”
从节日限定到日常穿搭
汉服的普及和日常化,也带来了汉服文化的演变。传统节日穿汉服已经不再是新鲜事,而是成为一种常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将汉服融入日常生活,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穿着频率上,更体现在汉服的设计和搭配上。
“以前总觉得汉服很隆重,只能在节日或者特殊场合穿。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汉服设计得越来越日常,甚至可以直接穿去上班、上学。”一位汉服爱好者分享道。
这种转变也反映在汉服产业的发展上。许多汉服品牌开始推出适合日常穿着的款式,价格也更加亲民。同时,汉服租赁、汉服体验馆等服务的兴起,也为更多人接触和了解汉服提供了便利。
汉服文化的普及和日常化,不仅是一种时尚趋势,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穿着汉服,表达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这种文化自信,正在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
汉服文化的未来展望
随着汉服文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创新和融合。汉服不再只是历史的复制品,而是成为了一种活生生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当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汉服文化的未来,一定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一位汉服文化研究者表示,“它既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休闲的。这种多样性,正是汉服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从节日限定到日常穿搭,汉服文化的演变不仅是一种服饰潮流的变迁,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也看到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这种文化自信,正在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