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怎么表现在门墩上?古代门墩的等级
门当户对怎么表现在门墩上?古代门墩的等级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门当户对"不仅是成语,更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门当和户对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门当户对的等级制度及其文化内涵。
门当:身份的象征
"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称为抱鼓石。抱鼓石有的坐落于门础上,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文官家宅多用方形,武官府邸则为圆形。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人们相信其能避邪,因此民间广泛使用石鼓作为"门当"。
门当上的纹饰也蕴含深意:雕刻花卉图案的门当表明该宅第为经商世家;素面无花卉图案的则为官宦府第。如果门前的门当是一个方形上立一瑞兽,那这家就是文官,文官一般在门口雕一对方形书箱和砚台,再在书箱上立一瑞兽,作镇宅之用。武官家宅门前自然立一对战鼓,就是圆形。
户对:等级的体现
"户对",即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是将安装门扇上轴所用连楹固定在上槛的构件,取双数,故名"户对"。又因形似妇女头上的发簪,也称为"门簪"。
用木头雕刻的"户对"位于门楣上方,典型的样式为圆形短柱,每根长一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雕刻图案多以四季花卉为主,也有写如吉祥如意、福禄寿德、平安等吉祥文字,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而用砖雕刻而成的"户对"则位于门楣两侧,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
"户对"的数量与宅院主人官品职位的高低密切相关。皇帝的皇宫有九个门簪,取"九鼎之尊"之意,一品的是八个,二品的有六个,三品的有四个,古时三品以下官宦人家的门上有两个户对。
门当户对的文化内涵
"门当"和"户对"除了具有镇宅装饰的作用外,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也是传统文化中"门当户对"观念的实物体现。如今,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强调这种等级制度,但了解这些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内容参考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