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后人在明朝:坚持反抗明朝三百年,明末与南明军联合反清
陈友谅后人在明朝:坚持反抗明朝三百年,明末与南明军联合反清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对决是元末明初最著名的战争之一。在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战死,其家族成员有的被俘,有的投降。令人惊讶的是,陈友谅的后代在明朝末年竟然与南明军队联合,共同反抗清朝的入侵。
陈友谅的后人
在元朝末年,大量民间势力崛起,经过多次战斗后,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分别是张士诚、陈友谅和朱元璋,其中张士诚没有一统天下之心,至此中原大地成为了朱元璋和陈友谅对决的舞台,无论是谁获胜,都会成为这片大地上的主人。
(陈友谅剧照)
在两人对决前期,陈友谅的优势较大,但在鄱阳湖一战中,一切都改变了,经过激烈的战斗,陈友谅最终战死在这里,在陈友谅死后,军中大乱,陈友谅的家人也只能各安天命,其中陈友谅的两个孩子,陈善和陈理一个被俘虏,一个投降于朱元璋。
在陈善被俘后,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戛然而止,大概率在被俘期间死于非命,不过陈理却活了下来,或许是考虑出到陈理投降的影响力,朱元璋并没有杀他,先是将他封为归德侯,随后又将他流放到了朝鲜。
(陈友谅剧照)
虽然朱元璋对陈理的判决为“流放”,但依旧保障了陈理的生活,陈理也算的上是“安享晚年”,关于陈理的后代,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大东野乘》中所记载的“陈理无子”,一种是《太宗恭定大王實錄卷十五·八年十二月乙巳》中记载的“有一子陈明善”。
只不过陈理在来到朝鲜后,再也没有回到明朝,明朝内部也没有相关的记载,因此陈理这一脉可以看做断绝了,那么此时陈友谅在明朝内部,还有其后代吗?
(陈友谅剧照)
化身土匪
在封建时期,后代的概念除了直系血脉之外,宗族之中的晚辈也可以当做后代来看待,在《东华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初,陈友谅遣孽分为柯、陈二姓.....迄明世为患将三百年”
也就是说在陈友谅死亡,明朝建立后,陈友谅的一部分族人为了躲避朱元璋的追杀,改名换姓,在陈友谅的老家湖北沔城,化身土匪存活下来。
那么这件事是否存在真实性呢?从古代社会的起义情况来说,这件事是有可能的,在古代社会中,宗族观念很强,当一个人起势后,会在第一时间寻找自己的族人、同乡等聚集在一起,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项羽的江东子弟兵。
(陈友谅剧照)
而从东华录的记载来说,用“遣孽”来形容这些人,可以有两层含义,所谓遣,大多是用来形容那些战败和逃跑的战士,而孽,这可以代指陈友谅的族人,例如侄子、外甥之类的,再加上鄱阳湖一战后,朱元璋并没有全歼陈友谅的部队,因此这些陈友谅的族人回到陈友谅的老家也是合情合理。
那么他们为何会成为土匪呢?这里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则是身份影响,虽然朱元璋没有明确表示要对陈友谅“诛九族”,可对于这些参战的族人来说,他们依旧惧怕朱元璋发现他们的身份。如果他们回到家乡老实种地,一旦朱元璋进行人口清查,很快就能发现他们的身份。
(陈友谅剧照)
第二个因素则是他们的经历,这些人跟随陈友谅打了半辈子仗,早已无法回到农民的生活状态,就像是很多从战场回来的战士,无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是一样的,由兵变匪在封建社会时期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无独有偶,在《神宗实录》万历二十九年四月十五日万历起居注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楚民素悍,好勇乱,且陈友谅子孙甚繁,兼以苗夷杂处,易动难安,皇上宜万万加意”,这说明陈友谅的族人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强大的势力,并引起了众多官员的重视,且大家对他们的身份非常清楚。
(陈友谅剧照)
根据《清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初陈友谅遗孽。分为柯、陈二姓。盘踞江西武宁.....迄明之世、为患将三百年”,明清时期当朝政府一直在持续关注他们的发展,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才没有将他们彻底剿灭。
反击清朝
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我国人民向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外族侵略的时候,可以内战到天昏地暗,可一旦有外族侵略,很快就可以建立统一战线,陈友谅的后代虽然一直接着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事情,但在清朝出现后,立刻就转变了态度。
(陈友谅剧照)
在《三湘从事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十月朔,督师(何腾蛟)手书与发云:不佞于十月十六日誓师祭江,水陆并进;足下速率义旅会合柯、陈兵,收复大冶、兴国州县”.
而何腾蛟又是著名的南明抗清大将,因此可以确定,陈友谅的后代和南明势力一起在抗击清朝的入侵,这件事发生在弘光元年(南明政权),也就是清顺治二年。
不过遗憾的是,他们全部都失败了,根据记载,顺治六年,何腾蛟兵败被俘,随后以绝食进行抗议,最终被清军所杀,而柯陈二姓的族人,也以柯抱冲、陈珩玉及其部下被杀画上了句号,随后在史书中就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
(陈友谅剧照)
不过依旧可以看到,柯陈二姓始终在反抗清朝,例如在《巡抚胡广等初提督军务张朝珍塘报》中写到:“因柯、陈二家土寇做反固守汛地”,可见陈友谅的后代,依旧在坚持陈友谅当年抵御外族的思想。
(陈友谅剧照)
结语
陈友谅作为一代枭雄,不仅是朱元璋的敌人,同样是民间势力反抗元朝暴政的代表人物,相比朱元璋,陈友谅也出身也十分普通,渔民出身的他不比朱元璋强到哪里去,因此朱元璋对陈友谅惺惺相惜。
在陈友谅去世后,陈友谅的族人一直维持这自己的势力,用自己的行动反抗明朝,可在明朝即将覆灭的时候,却又立刻调转矛头,和南明军队联合在一起,付出巨大伤亡也在所不惜。
参考资料:
“谁人不识陈友谅”:陈友谅后裔在洛阳?.洛阳网新闻,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