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姜昆消失后的春晚:笑点去哪儿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姜昆消失后的春晚:笑点去哪儿了?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A4%AE%E5%B9%BF%E6%92%AD%E7%94%B5%E8%A7%86%E6%80%BB%E5%8F%B0%E6%98%A5%E8%8A%82%E8%81%94%E6%AC%A2%E6%99%9A%E4%BC%9A/23286677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3SJP4S051787EK.html
3.
https://www.sohu.com/a/851084893_122180066
4.
https://36kr.com/p/3133216444914184
5.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8015912168852.html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KDMPQD05564HMA.html
7.
https://www.geekpark.net/news/345695
8.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0A02GAO00
9.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2MA51F0517EKQC.html
10.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TTD6K70556888O.html
11.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4%B8%AD%E5%A4%AE%E5%BB%A3%E6%92%AD%E9%9B%BB%E8%A6%96%E7%B8%BD%E5%8F%B0%E6%98%A5%E7%AF%80%E8%81%AF%E6%AD%A1%E6%99%9A%E6%9C%83%E7%9B%B8%E9%97%9C%E7%88%AD%E8%AD%B0
12.
https://m.qidian.com/ask/qvxamxasknj

随着2025年春节的临近,央视春晚再次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年来,不少观众发现,曾经带给大家无数欢笑的春晚,似乎越来越不好笑了。尤其是语言类节目,更是频频遭到观众吐槽。这不禁让人怀念起那些曾经在春晚上大放异彩的艺术家们,其中就包括被誉为“相声大师”的姜昆。

01

姜昆的春晚传奇

姜昆与春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83年首届春晚。那一年,23岁的姜昆与唐杰忠搭档,表演了相声《如此照相》,一炮而红。此后,他几乎成了春晚的常客,多次登上春晚舞台,为观众带来了《虎口遐想》《电梯风波》《着急》等经典作品。

其中,1987年与唐杰忠合作的《虎口遐想》更是开创了相声新形式,将传统相声与现代意识流手法相结合,被誉为“相声界的一次革命”。这段相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全民讨论热潮,还被收录进大学教材,成为相声创新的典范。

02

笑声渐远: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困境

然而,近年来,以姜昆为代表的语言类“钉子户”们逐渐淡出春晚舞台,春晚的笑声似乎也随之减少。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2024年春晚的收视率仅为18.98%,创下历史新低。其中,语言类节目的满意度更是跌至谷底。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衰落呢?

03

创新不足:内容同质化严重

以2025年春晚为例,语言类节目虽然数量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相声《如此家长》虽然试图探讨教育问题,但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小品《上热搜了》则完全沦为网络热词的堆砌,失去了艺术性。

反观姜昆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无论是选题还是表演,都更具艺术性和思想性。他们能够将社会热点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既贴近生活,又不失艺术高度。而如今的春晚语言类节目,却常常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怪圈,要么过于迎合网络文化,要么过分追求“政治正确”,导致作品缺乏真实感和感染力。

04

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尴尬

除了内容创新不足,人才断层也是春晚语言类节目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随着姜昆、赵本山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淡出,新一代演员尚未完全接班,出现了明显的青黄不接现象。

虽然近年来春晚也尝试引入了一些新人,如贾玲、张小斐等,但他们的表现尚未达到观众的期待。而像沈腾、马丽这样的中坚力量,虽然有一定的观众基础,但其作品也未能突破自我,难以重现当年姜昆等人的辉煌。

05

舆论压力:创作空间受限

此外,日益严苛的审查制度和舆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言类节目的创作空间。为了规避风险,许多作品都选择了“安全”的表达方式,导致内容过于平淡,缺乏锐度。这种“自我审查”式的创作,使得许多优秀的想法和创意无法得到充分展现。

06

未来之路:如何找回失落的笑声

面对春晚语言类节目质量下滑的现状,我们不禁要问:未来的春晚,该如何找回失落的笑声?

首先,春晚需要重新审视其定位。作为一台面向全国观众的晚会,春晚既要保持其主流性,又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春晚在内容选择上更加多元化,既要有时下流行的网络文化,也要有传统艺术的精华,更要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

其次,春晚需要给新人更多机会。虽然老艺术家们的艺术成就不容置疑,但春晚也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这不仅是为了弥补人才断层,更是为了让春晚保持活力,与时俱进。

最后,春晚需要给创作者更多的创作自由。艺术创作需要空间,需要允许试错。只有在宽松的创作环境中,才能诞生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姜昆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离开,让春晚失去了许多笑声。但春晚的未来,不应该只是对过去的怀念,更应该是对未来的期待。我们期待着春晚能够重新找回那份让全国人民开怀大笑的能力,期待着春晚能够再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年夜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